关键字:特殊家庭;小学生;分析;思考
一、背景
某小学学校规模较大,学生来源基本相同,大多为附近小区的住户的子女。有一名二年级男孩子十分调皮,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老师们对于这个孩子的作业和成绩常常是抱怨有加。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缺少管教,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怎么听爷爷奶奶的话,爷爷奶奶也感到束手无策。该学生的个人卫生也比较差,衣服比较脏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之后,老师对他就一直比较关注,也常常关心他。帮他搞好个人卫生。显然是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现在的这些问题,包括了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都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亲的疼爱,母亲的关爱,使幼小的心灵在无形中留下了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而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也不能细致地照顾到孙子,对于他的个人卫生也没有太大的重视,于是使得他平时在学校里邋里邋遢。
二、解决办法
班主任老师一直在思索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一种方法是与他交朋友。经常给予他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上积极启发他,帮助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予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缺少课外书也买给他;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他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鼓励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但是这对于老师的时间要求很高,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方法是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这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老师,而这是最困难的。
第三种方法是与他的爷爷奶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级比较大,对于这一方面也不是很了解,也很难弄清楚,同时也存在着沟通的问题。
三、启示
班主任老师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且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本身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忙。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小学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作为小学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老师的努力,他的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老师的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一、校园心理剧的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是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一种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
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因为没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向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取得优异成绩,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战》展现的就是高中阶段学生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该剧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不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在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主要由同伴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募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极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真实表达。同时,动态背景的采用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的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自己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和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园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 2007(10):44-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07.
[10]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特殊教育;听力障碍;聋生 厌学;心理辅导
一、背景资料
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条件、时间上异于听力正常儿童;而对于聋生本身这个群体,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又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导致聋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残疾,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群接触,导致聋生容易形成自卑、自暴自弃、厌学的不健康心理【1】。
二、基本资料
小江,男,17岁,特殊教育学校听力障碍学生,初中一年级,成绩中等偏下,在学校住宿。每月回家一次,父母务农,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有一弟弟。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老师讲课时手语看不懂,课程很难,我不想继续上学,朋友(听力障碍)邀我去油漆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可有800元工资。
个人陈述:小学是在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进入初中后进入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老师和同学们的手语速度快,看不懂,学习的内容理解不了,上课的时候想睡觉,老师有时候叫我回答问题我也不会,只好摇头。原来的聋人朋友去工厂打工,可以挣钱补贴家用,朋友叫我一起去。但是觉得辍学是不对的。心里很犹豫。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观察:沟通时小江手语不规范。沟通不畅。有时需要借助书面表达方式。
父亲反映:对孩子没有太高要求,希望能够读完初中,自己能够自力更生。
教师反映:对老师同学都比较有礼貌,表现普通,喜欢画内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总睡觉,提问不回答,作业质量不高。
五、评估与诊断
心理状态评估:厌学、心情压抑,情绪不稳定,
评估依据【2】:
(1) 消极不良认识自我,认为学习作用不大,不能带来眼前的实际利益,想去打工挣钱。
(2) 应付式学习,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计划,成绩下降。
(3) 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课堂学习消极怠惰、课外作业质量不高等。
六、心理辅导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小江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学会使用规范的手语,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最终目标:熟练运用手语,完成最终学业,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自力更生。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
方法及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情况,倾听小江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是住宿生,每月回家一次。与同学人际关系一般,对画鼻烟壶内画的技能课程比较感兴趣。
作业:把这次与辅导员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小江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辅导员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小江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认知领悟、支持疗法。小江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里的苦闷说出来,辅导员的亲切态度让小江感到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辅导员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小江分析他的现实处境。并且明确告知了小江还是未成年人,不能出去打工,否则会触犯法律。聋人朋友虽然现在挣钱,从事的却是高强度、低报酬的工作。告诉小江投入与回报的道理。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目的:A建立学习信心B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小江表情放松,面带微笑。采用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小江希望自己能顺利读完初中,最好找一个画内画的工作,能自食其力。接着,辅导员与小江分析小江目前的学习成绩。首先要学习好手语。这样才能听懂老师讲课,辅导员结合学校课程表,帮助小江制定了手语学习计划时间表,要求回去实践,做到一项,就打一个“√”,下次来时谈体会。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计划表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
第三次咨询
目的:A继续增强学习信心B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小江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辅导员的方法学习手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利用画内画的特长帮助同学,人际关系改善,时间安排按计划表走。小江希望辅导员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辅导员充分肯定了小江,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小江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
完成情况:小江配合辅导员按照要求能够听讲,主动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自我评估:大家都很关心我,很开心,上课也不睡觉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4名(全班人数为8人)。
师生反映:因为手语是听力障碍学生的第一语言,小江掌握了手语之后,语言的瓶颈打开了,上课有积极性,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心理健康辅导员: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团队协作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64-01
1 案例过程
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人很聪明,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很快,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他经常会提出疑问,不骄不躁,任课教师都很喜欢这个反应敏捷又刻苦认真的学生。在实训中他也得到了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都夸他操作熟练,接受新知识特别快。
但笔者却发现他身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早自习期间总是喜欢在MP4上玩游戏,而且会吸引几个同学围在旁边。有一次,笔者把他叫出来谈话,提到他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到其他同学,他却说:“我又没叫他们来看,是他们自己来的!”笔者说:“那如果你不玩的话,他们回来围观么,始作俑者不还是你么?”他不再说话,但笔者能感觉到他的不服气,他不认可笔者所说的。
后来,有段时间他们宿舍卫生情况有所下滑,笔者就给他所在的宿舍开了个交流会,谈谈宿舍卫生分工、个人卫生等问题。随后笔者又跟每个成员进行了单独交流。在单独交流中,他所在的宿舍其他5人,有4人都集中反映他不主动承担打扫,个人卫生也不注意。熄灯后,他经常还要讲话,别人说他也不会听,四人都表示不是很喜欢他,希望他能搬离宿舍。经过这次的交流,笔者意识到这个学习方面很优秀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面存在很大问题。因此,笔者就开始思考如何来改变他的一些观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克服这些毛病。
因为笔者知道他对本专业比较喜欢,尤其是实训操作,于是笔者特别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制造类企业的招聘信息及企业岗位要求,和他进行了一次交流。笔者特别将交流的场所放在了一间空教室,让他能放松自己,便于交流。笔者先将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要求拿给他看,而且重点勾画了企业要求里的“团结协作”、“团队精神”的字眼。笔者说:“现在企业招聘,除了对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外,都提到了团队合作,你和班级同学合作的情况怎么样呢?”他说:“我和大家都合作得挺好的。”看他满不在乎的样子,笔者说:“你知不知道宿舍的同学怎么看你?”他说:“我跟大家相处的都不错,没什么问题。”笔者说:“在我跟你们宿舍的同学交流中,他们可是反映了一些情况。”笔者停了一下,观察到他仍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笔者就说:“如果让大家选一个不愿意一起住的人,5人中有4人选了你,大家都反映你不能主动做卫生,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别人。”这时,他的表情有些复杂,笔者知道这是戳到他的痛处了,他也许真的没想到原来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这样。笔者接着说:“我知道你的学习、技能都没有问题,可你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呢?企业要求的是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人才,宿舍就是一个小团队,当大家都不喜欢你时,还怎么进行合作?你是否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做个假设,你走上工作岗位,工作很出色,可是人际关系却一塌糊涂,你在这个企业还能有机会提升自己么?我想企业不会选择一个不能和大家团结共进的人做领导的。”他听了,表情缓和了许多,点头说:“是的,是这样。”笔者说:“这是你的致命弱点,就像我说你玩游戏影响到大家不是没有道理的,你只顾自己的感受,在你的思想里认为是他们没管好自己,跟你没关系,可是如果没有你,也许他们就少了一次没管好自己的机会,所以你依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么?如果你多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别人就会更友好地对待你。现代社会的竞争中,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会受到大家的孤立,到时你就是满腹才学,也只能孤芳自赏了!”听了笔者的话,他笑了:“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会努力改善大家的看法的。”笔者说:“你们都是独生子,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我想你在和大家交往的方式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多观察班级里人际关系好的同学,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理人际交往的,慢慢改变自己,这样再结合你的知识和技能,我相信你会在今后的工作上发光发热的。”后来,笔者发现他改变了很多,宿舍卫生也改善了,询问了舍长后,舍长说:“他改变挺多的,一般都能及时打扫卫生,虽然偶尔需要别人提醒,但是比以前好多了。虽然大家不能很喜欢他,但至少没那么讨厌他了。”笔者关照舍长,要多帮助他,毕竟改变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2 案例反思
笔者为这个学生的改变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一次经历。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也让笔者明白应该全方面的看待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好,就认为他都是好的,更不能因为一个学生学习差,就认为他是个“坏孩子”,我们要用多角度、全方位的眼光来衡量学生。
2.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个学生,笔者用实际事例触动他,选择他关心在意的事情,引起他的思考和共鸣,让他自己想明白,自己找到自身的弱点,然后改善。
2.2以生之助,自我改变
同学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让他理解团队的含义,明白团队的作用及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让他观察其他同学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学习其他同学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自己发现自身存在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老师的教诲,对于固执而自我的学生有时效果不佳,因此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受,使他们有切肤之痛时,他们就自然会明白该怎么做。
2.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本案例中这个学生是个被别人称为好学生的孩子,可是依然会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而他身上的问题又是独特的。因此,要“对症下药”,选择他关心的问题,在乎的事情,作为突破点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自己看清楚、想明白,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样,要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进行教育,不能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因为学生本身就是个非常复杂的个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方案
小学生学习语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今后语文的继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对每篇教材中的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思想、道理、褒贬等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讲解,并使用让学生容易理解的词汇。但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并可以坚持下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无意中就积累了语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后的竞答,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周"活动,采用一些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的调动其积极性,课下督促学生的阅读任务,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及时验收成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时会涉及一些较长的语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读得懂,可以先由老师进行范读,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避免读课文时出现读错语句的现象。或者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看文章的插画、看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弄懂课文的含义。老师范读之后,再叫个别同学进行朗读,或者让全班同学齐读几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语言,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只需要去引导他们,抓住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中心思想。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耐心倾听并给予解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一些讨论,并鼓励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领会到文中的道理,还可以从中获得很多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数量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后,帮助学生选择好的课外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从书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由父母陪伴,这样父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还可以及时监督学生阅读学习的状态。家长也可以为学生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通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有童话寓言类、成语故事类、科普知识类、或者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比如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自己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来解疑答惑。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写一些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并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以激发学生阅读的上进心。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在课堂讲解课文时,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说出自己的见解。开放式的课堂,就会释放学生的学习能量,学生才能敢于创造与表达。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1、语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的早读任务,或者在课堂上的前5分钟作为学生的朗读时间。朗读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学习的课文,也可以是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如果时间充分,还可以每节课让一名学生来一次小的演讲,可以讲自己课下阅读的故事、新闻、科普知识等,每个学生都要轮一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甚至在课下主动为自己几分钟的演讲而努力。
2、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保持读书的热情,语文课可以举办一些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读书月等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阅读竞速、知识竞答、征文比赛等竞赛。学生在参加活动或竞赛时,都会认真的做准备,并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能小有成就感。
3、课外阅读时,学生要多做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自己设计一份小报,与同学们互换交流。
五、结语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会理解、积累并运用语言,而且,阅读过程中,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揭示的道理,都会在无形中教育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丰富的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还可以学到如何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打下较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焦艳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
【关键词】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教学质量
一、前言
笔者走访了绍兴地区部分高中、初中,就如何组织顺利开展体育新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模块工作开展中各体育备课组联系不够,缺乏交流,对模块教学研究深度、资料积累、总结、反思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重要性的问题就摆在教学工作者的面前。
究其原因:
(1)课程指导组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案的资料;
(2)理论上无导向依据的资料;
(3)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科研开展较为滞后,缺少资料的结累;
(4)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缺少经验,在实施《体育与健康》学科模块教学中没有较高价值的资料可供参考。
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1.成立相对应档案资料管理小组
为了顺利的档案资料管理,成立了档案资料管理小组,确定人员与内容,建立年段档案组,档案组按老、中、青的年龄结构配备,由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体育教师任组长,配合体育教研组长开展工作。
2.高中学校体育档案管理的调查
从2007年起,对绍兴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样表如下:
绍兴市学校体育档案管理是否必要问卷表
(表一)
3.调查结果数据收集、分析
(1)2007--0年在10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60人、女40人。
问卷调查表(1)
--------------------------------------------
年份 支持档案管理 不支持档案管理 无所谓
2007 60(35、25) 39(24、15) 1
2008 80(47、33) 20(13、7) 0
2009 87(45、32) 11(13、8) 2
--------------------------------------------
备注:括号内前为男教师,后为女教师。
问卷调查表(2)
--------------------------------------------
年份 电脑档案管理 文件档案管理 二者均备
--------------------------------------------
田径资料 98(58、40) 99(59、40) 100(60、40)
球类资料 95(55、40) 97(57、40) 100(60、40)
体操资料 96(56、40) 98(58、40) 98(58、40)
理论资料 98(58、40) 94(56、38) 96(56、40)
教案备案 99(59、40) 90(51、39) 99(59、40)
其它资料 96(56、40) 92(52、40) 100(100、40)
--------------------------------------------
备注:括号内前为男教师,后为女教师。
数据的调查、核计为档案资料管理提供了操作层面的依据,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二者均备的调查基本全部同意,但与前发生一个矛盾,可能是怕麻烦,但有希望有档案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方便,总体为档案的合理操作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档案资料管理组合的优化与外在因素的分析。
4.按档案内容进行编类制作
整理、分析回收有效问卷分析后,根据统计数据整理,档案资料的管理可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编类管理。
5.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教研计划的编类管理
根据每学年的班级、年段教学、学生情况,档案管理小组根据体育教研计划,结合进行模块组合设计特点,制定好的学年的教学计划、模块单元,准备课时计划进行归类、分析,可供下个周期参考。
档案管理小组要求每个年段档案管理小组每周不定时、定点开展三次教研活动,作好文字积累,加大学法、教法的研究力度,每周上交到档案管理组进行汇总、归类保存。
6.建立意见反馈机制
学期中、未进行座谈会、意见征求调查,开展专题调研,在意见反馈与档案资料的对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下阶段的模块教学开展教学计划。
7.健全资料系统
建立资料库,及时统计分析、研究,作好系统、完整的文字积累,在前一学年基础上,三个档案小组认真总结、反思一年的得失,完成一个阶段教学实践报告,为下一个阶段的模块教学提供依据,以便模块的合理设计与安排保存好档案资料。
三、建议
1.进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是开展新课程实验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切入点,虽然没有具体标准的操作方法,但我们不能放弃对它的研究与实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不能站在圈子外面看热闹,说什么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等别人的方法出台了,“复制”、“粘贴”一下就可以;或者站在圈外杞人忧天,怨这怨那,对课改处处不满意,埋怨学校不重视,责备领导不支持,却没有去想为什么自己不努力,须知,课改需要一线的经验,需要基层的体育教师共同参与。
2.进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积累,长时间的论证、实践,方能取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虽然,处在探索、尝试起始阶段,但只要大家把进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放到议事日程上来,相信我们的新课程实验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会趋向于完善与成功。
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卢卡斯模式这样表述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实现:“环境教育是关于(about)环境的教育,为了(for)环境的教育和在(in)环境中的教育,任何两者或三者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就是科学地利用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使生态道德教育在适当的美术课程内容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著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
2 对中小学交通安全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中小学、幼儿园是否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幼儿,学校购买或租用专门用于接送学生、幼儿的机动车辆是否经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接送学生、幼儿的机动车驾驶员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 对各级各类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锅炉、燃气、水电气、体育场地与器材等重要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检查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存放设施,以及游泳池、实验室、礼堂、学生食堂、宿舍、厕所等重要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 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校园周边治安状况、道路交通和经营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非法经营场所及摊点、网吧、游戏厅等进行治理,对学校附近生产、经营和储存有毒、有害和危险品的工厂企业进行环境评估,消除学校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政府有关部门对有毒有害和危险品工厂企业该停产的停产,该停业的停业。
5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危房改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是否有完备的D级危房档案(数据库),是否有D级危房仍在使用,对于一般危房是否及时加固检修,对位于可能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河水危害位置的校舍是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由于雪灾、凝冻原因新增的危房,是否建立了档案并作出相应处理。
6 依据《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卫生设施、餐饮设施、日常饮用水、自备水源及二次供水设施(包括饮用水设施)的管理情况,食品卫生许可证领取情况,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农村地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7 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情况,开学初、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以及省教育厅规定的“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情况,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的聘用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情况,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以及全体教师安全培训开展情况。
1.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是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这种发展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动,价值选择出现功利性倾向,价值评价出现多样化倾向。价值观的演变使传统的德育体系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信息源。学校不再是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惟一或主要来源,而且,校外的影响大于校内的教育。
困境之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习惯于用某种抽象的政治原则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灌输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困境之三: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的溺爱、娇宠容易使他们变得任性、自私、经不起挫折;又由于缺乏同伴交往,所以,易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压抑、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动荡不定,升学、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带给学生的紧张、恐惧、悲观等种种心理冲击都不是传统的德育工作能有效解决的。
时代要求我们改革现行教育中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反映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即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自然载体,文化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是人才素质高低的标志,心理素质是二者的中介。换言之,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作用,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生物体上。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接纳学校的一切教育。
3.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与造就学生健康的身体同样责无旁贷,两者都是受教育者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对德、智、体、美、劳都能发挥促进作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同步而行,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干预学生心理的发展,但这种干预应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改善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他们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迷惘与心理困惑及时洞察并给予疏导,对学生生活及学习中最为敏感、重视的问题要予以关注,对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冲突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辅导和妥善的解决,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和强竞争。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施加积极的干预和有效的指导,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另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有无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操作模式是否行之有效,这也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和效果达成目标,它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1.总体目标
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2.学校教育目标
(1)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干预,使其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唤起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意识,着眼于心理疾病的预防。
(3)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
3.效果达成目标
(1)从教育思想的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指向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即学生人格的优化。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迁移将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要明确其心理训练目标,使心理训练的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学校的各项教育。
三、实验假设
1.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2.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完整的理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模式、操作和评价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实验方法
1.被试
以24所中小学5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为样本,以原有自然班为单位。
2.具体实验方法
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文献法。通过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因子考察被试的变化,与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因果分析,验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
3.实验的变量
(1)自变量
A.课程体系:以《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为自变量。
B.辅导体系:通过活动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调适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个性品质辅导及心理卫生辅导。
(2)因变量
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身体、品德及心理卫生情况。对实验班学生施加刺激变量,经过三年的三轮实验后再进行后测。
(3)控制变量
为了使实验成果具有普遍性,我们的实验校包括城市、郊区、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实验以中等水平的学校薄弱班级为主,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实验班一切自然条件与对照班等同,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五、实验的实施范围
1.超前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超前性教育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得以实现的。它能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化解心理问题。
2.过程性教育
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活动训练、辅导讲座、个别谈话和学科教学渗透等多种形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补救性教育
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迷惘、心理困惑、情绪偏常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上的疑问给予解答或疏导,对心理卫生欠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原则
1.协同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基础地位,将心理教育目标与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及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类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2.活动训练原则
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学生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
3.人本主义原则
虽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创新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考虑突破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增或删选修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验过程
2001~2002年,参与总课题组网络课程教材的建设。
2002~2003年,建成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2003~2004年,在本地区建成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实现异步咨询和同步咨询。
案例: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个男生(以下简称黄××),学习成绩不佳,每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脸上苍白,但下课以后却喜欢跑去跟其他班的一些差生混在一起。他在这些差生中,虽没有过分的打闹,却喜欢跟在他们后面跑来跑去的,非常积极。
上个学期的中段考试,还没到开考准备时间,他和另一个差生就已违纪爬窗进考场教室了,被我和另一位老师当场抓住。在我训诫他时,平时看起来还比较温顺的他竟开始有了冷漠和凶狠的眼光,对违纪事实也没有诚恳的认错态度,甚至跟旁边说服他的老师顶撞起来。
我感觉到了这个黄××同学的变化。在这一段时期内,他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他现在的行为。
我把他领到了办公室继续批评教育他,他依然是不服气,没有检讨自己的过错,却抓住另一个老师批评他时话语上的漏洞不停地狡辩。见他这个态度,我批评他的语气更严厉了,没想到他却突然做出了一个让我大吃一惊的举动:他扑通一声地坐到了地下,号啕大哭起来。
这意外的举动让我冷静了下来,我开始思考该生这些意外举止背后的因素。我让黄××同学站了起来,不再批评他,让他在旁边冷静一会儿后,换了另一种教育方式,让他反思今天的过错,写检讨书。
他在写检讨书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思考,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想来想去找不到办法,突然脑袋里灵光一闪:特殊的现象背后一定有特殊的原因,孩子的心理一定有疙瘩,这个不是马上能弄清和解决的。
想到了这里,我就找了个借口还有急事要处理,让这个学生回去把检讨书写完,第二天再交过来。
孩子走后,我就联系了这个孩子的班主任,了解他最近的表现和家庭的情况,然后又跟孩子的家长打了电话,了解他在家里的情况。通过沟通后,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在学校的变化,着急了,才开始认真思考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并介绍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原来,上初中后,这个孩子就面临着家庭离异的挫折,母亲离开了,他目前跟着父亲和爷爷生活。他父亲一直秉承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教育这孩子。黄××同学个子瘦小,从小就非常害怕他爸爸,被家里打怕后,在学校里就一直非常羡慕那些胆大调皮的孩子,所以,总喜欢跟在他们后面,好像自己变得威风起来了。
最近这个孩子的父亲工作岗位调整了,每天晚上没法及时回家,由孩子的爷爷照顾他的起居生活,父亲往往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从深圳市里回家,跟孩子的沟通少了,听说成绩不好,或者在校表现不好就一个办法:用鞭子打。孩子极度自卑,潜藏在心底的不满逐渐堆积成逆反的外在表现。
找到了病根,我就联系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请他来跟这个孩子沟通,了解他潜藏在心里的想法,找寻解铃之办法。
最后,我们又请孩子的爸爸到学校,跟他一起分析孩子思想和黄××同学前阶段行为变化的原因,建议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孩子的家长很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建议,也愿意做一定的努力和尝试去改变教育方法。
三个月过去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同学,有了明显的变化,愿意跟本班的同学玩了,跟外班的差生混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脸上开朗的表情也更多了,学习的状态也有了一定的好转。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