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公告]投资理财必读的经典书籍,附PDF下载地址 [推广有奖]([凤凰网]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召开,共议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5:《艾略特波浪理论》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作品简介:

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提出社会、人类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呈可认知的型态(Patterns)。利用道琼斯工业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作为研究工具,艾略特发现断变化的股价结构性型态反映了自然和谐之美。根据这一发现他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市场分析理论,精炼出市场的十三种型态(Pattern)或谓波(Waves),在市场上这些型态重复出现,但是出现的时间间隔及幅度大小并不一定具有再现性。尔后他又发现了这些呈结构性型态之图形可以连接起来形成同样型态的更大的图形。这样提出了一系列权威性的演译法则用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并特别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测价值,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艾略特波动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讲述我们已经提出了成百上千种理论涉及商业的盛衰沉浮,也就是所谓的商业循环:货币供应的变化,存货太多和太少,政治法令导致的世界贸易变化,消费者的心态,资本支出,甚至太阳黑子和行星的并列。英国经济学家皮古将其简化为人类的均衡。皮古说,商业的上下摆动是由于人类的过度乐观及随后的过度悲观。摆朝一头走得太远就会有过剩;朝另一头走得太远就会有匮乏。一个方向上的过度会导致另一个方向上的过度,如此往复,舒张和收缩永不停息。查尔斯•H•道是对美国股市运动造诣最深的学者之一,他注意到市场持续旋转中的某种重复。从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运动中,道发现市场并不像风中的气球那样飘忽不定,而是有序地运动。道阐明了两个业已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理论。他的第一个理论是,市场在其主要上升趋势中以三次向上的摆动为特征。他将第一次摆动归结为从前面主要跌势的价格过度悲观开始的反弹;第二次向上摆动与企业和利润的改善联动;第三次,而且是最后一次摆动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道的第二个理论是,在每个市场摆动—无论是上是下—的某一点,会有一个将这次摆动抵消3/8或更多的反向运动。尽管道并未有意将这些法则同人类因素的影响联系起来,但市场也是由人创造的,而且道曾经注意到的延续和重复必然源自于此。

波浪理论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工具,具体表现在其普遍性及精确性。说它具普遍性,是指我们可在许多有关人类活动的领域中运用到它,且许多时候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说它具有精确性,是指在确认以及预测走势的变化上,其准确性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其他分析方法所难望其项背的。当时,准确地说在美股见底之前的半个小时,艾略特就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将会出现一个大多头市场。他的这项预言,与仍然弥漫着熊气的市场截然相反。其时大部分人都不敢想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会超越它在1929年所创下的最高点(386点)。但是,事实证明波浪理论是对的!


作者简介:

小罗伯特· R·普莱切特不仅著有几本关于市场的著作,还是《艾略特波浪理论家》和《全球市场展望》这两份预测月刊的编辑。赫尔伯特评级机构报告说,截止到1993年12月31日的13.5年中,《艾略特波浪理论家》超出了威尔士5000指数的表现,而同期面对的市场风险仅为50%。《艾略特波浪理论家》已两次获得《硬货币文摘》的“卓越奖”,两次获得《市场时机搜寻者文摘》的“年度市场时机搜寻者奖”,成为唯一获得如此殊荣的市场通讯。1984年,在美国交易锦标赛中,普莱切特先生在4个月的竞赛期间内,在受监控的实盘期权账户中创造了444.4%的回报率。1989年12月,金融新闻网称他是“本十年的大师”。1990-1991年,普莱切特先生在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自成立起的第21年担任其总裁。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xgYVK      密码: 0dp2


附艾略特名著集:

http://pan.baidu.com/s/18CsLr           密码: xb8p



6:《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作品简介:

Philip A.Fisher广受华尔街推崇和敬重。他的投资哲学约四十年前提出,今天,不只金融专业人士仍详加研读并付诸行动,而且被多数人奉为投资理财方面的经典之作。这些哲学收录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1958年初版,佳评如潮,为投资人必读。


作者简介:


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美国投资家,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xgZa9      密码: 1lkv



7:《投资学精要》  兹维·博迪(美国1943—)


作品简介:

《投资学精要是学习投资学的学生、投资机构工作人员的必读书目。正如博迪所言,本书“特别适合那些准备努力工作,攀登投资领域高峰的朝气蓬勃的中国学生”。由三位当今世界极负盛名和极具影响力的金融学巨匠联袂撰写的《投资学精要》,精辟而准确地分析了投资学领域内的重要基本问题,包括证券组合理论、资产定价、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管理。自1992年初版至目前的第四版,连续12年盛行不衰,被称为投资学领域的绝对经典之作,成为美国众多大学的本科生教科书,并长期居同类书籍销售排行榜之首。

本书详细讲解了投资领域中的风险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市场有效性、证券评估、衍生证券、资产组合管理等重要内容。本书观点权威,阐述详尽,结构清楚,设计独特,语言生 动易懂,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合。本书适合作为金融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MBA教材,也可供金融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参考。

此外,本书的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课后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并且提供了相关内容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的习题以及标准普尔习题,以更大加深读者对投资学的理解和学习。本书适合于本科生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建立基本的投资理念,树立金融投资学的基本方向有很大的作用。虽然是投资学的经典之作,书中利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多,只要具备基本的微积分和概率论知识就可以通读掌握,经过本书的系统学习,对将来的宏观金融的学习,尤其是对微观金融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兹维·博迪是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他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为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目前,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养老金研究会的会员。他有多种著述涉及养老金财务、私人和公共部门的融资担保管理及通货膨胀环境下的投资策略等多个领域。他编过一些有关养老金方面的书,主要包括:《养老金与经济:资金来源、使用及限制》、《美国经济中的养老金》、《养老金经济学》和《美国养老金体系中的财务问题》等。他的研究集中在私人养老计划的基金筹集与投资政策和公共政策,例如政府的养老保险条款等方面。

博迪教授现为JP摩根的咨询顾问。  亚历克斯·凯恩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国际关系研究生院及太平洋研究所的金融与经济学教授。他曾在东京大学经济学系、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和肯尼迪政治学院、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研究生院做过访问教授,并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担任过助理研究员。凯恩教授在金融学与管理学方面的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资本市场、公司财务、资产组合管理,近期的研究重点是投资组合构建中证券分析的最优化利用。

艾伦·J·马科斯是波士顿学院华莱士E·卡罗尔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及金融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衍生工具和证券市场。他和理查德·布瑞莱及斯特沃特·梅耶斯(Stewart Myers)合著了《公司财务学》。马科斯教授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从事养老经济学和金融市场与货币经济学的课题研究。他曾在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工作过两年,并开发了抵押定价和信用风险模型。目前,马科斯教授任职于投资管理协会的研究基金咨询委员会以及State Street银行和波士顿温德姆资本管理公司联合组成的货币风险管理咨询委员会(the Advisory Council for the Currency Risk Management Alliance)。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kVMBq     密码: v42e




8:《金融学》  罗伯特·C·莫顿(美国1944—)


作品简介:

金融学是一本用于MBA初级教程的入门课本。大多数金融学的入门教材是专门研究公司财务的,相比而言,本书的涉猎范围更加广泛并且特别强调一般原理。 1997年预版发行的使用证明,本书可以帮助那些学习经济学、法律、数学的学生及经理人员对整个金融领域有一个全同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的分配。金融学的分析方法有三个“支柱”:跨时期的最优化(不同时期的利益权衡)、资产估值、风险管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这些内容的核心是一些运用于所有分支领域的基本法则和原理。

本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解释金融学是什么,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概要介绍,并描述了公司财务报表的结构与运用。第二、三、四部分分别阐述了金融学的三个理论支柱.并重点说明金融原理如何运用于家庭《生命周期的财务计划与投资)与企业(资金预算)的决策。第五部分是资产定价的理论与实践,解释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对期货、期权以及高风险公司债券、贷款担保、杠杆融资等或有要求权的定价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讲述公司财务问题:资本结构、兼并与收购、投资机会的选择权分析。


作者简介:


罗伯特莫顿现任美国哈佛高学院教授,197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在麻省理工的斯隆管理学院的金融系任教1988年前往哈佛大学。莫顿博士还获得了芝加哥大学、Hautes Etudes商学院(巴黎)、洛桑大学、国立 Sun Yat-sen大学和 Paris-Dauphhine大学的名誉学位作为国际金融工程协会的一名高级会员,他是年度金融工程师奖的第一位授予者.他还是美国金融协会的前任主席和国家科学院院士莫顿博士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莫顿博士主要致力于发展有关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方面的金融理论.在跨期投资组合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期权定价、高风险的公司负债、抵押贷款,以及其他复杂衍生物证券化等领域,有多本专务.他的研究还涉及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如资本预算的分配、制造、套期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在合著这本《金融学》之前,博迪和莫顿曾在多个研究项目中共事,开始是在国家经济研究局,然后是在哈佛商学院。在过去的20年中,他们已经合著了十多本有关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出版物。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5U2L0     密码: rxol




9:《投资艺术》  查尔斯·艾里斯(美国1941—)


作品简介:

《投资艺术》一书在证券书海中别具一格,尤其对于一名长线投资者,这是一本能让财富最大化的不可或缺的读物。

作者简介:

查尔斯·艾里斯是投资管理思潮的前行者之一,在为专家理财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方面享誉全球。美国先锋集团创办人约翰·伯格尔曾说过,艾里斯的思想对他和他创办的公司至关重要。著名投资家彼得?杜拉克则认为,查尔斯?艾里斯在投资与理财方面的专著与专栏文章有效地改变了美国人的证券操作理念。对于许多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知道这位投资专家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读过他的《投资艺术》这本书。艾里斯的《投资艺术》一书是投资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这本书能帮助聪明而有远见地直面自己的财务问题,建立一个投资计划,在以后的岁月里尽快实现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投资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们也希望有高品质的生活,因此在投资时享受一下“投资的艺术”,也许可以有更好的投资品质。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AEm94      密码: lu4w




10:《华尔街45年》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1878—1955)


作品简介:

该书总结了江恩在其45年证券交易生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每一位涉足证券市场的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人说《江恩华尔街45年》,给了你一次真正的股票市场教育。江恩45年的实际交易经验和市场研究使这本书的问世成为可能。他写自实际的应用,而不是理论。江恩:传奇式证券交易巨匠、20世纪初最伟大的市场炒家、自创独特而又神秘的证券分析理论和方法、匪夷所思的精准预测 。其中谈到了时间循环规则,3日走势图和9点摆动图,如何交易看涨期权、看跌期权、股权和权证,以及以小风险获取大利润。在这本著作中,关于短期价格调整的规则对任何投资者都是一种宝贵的规则。本书是第一本被译成中文正式出版的江恩的著作,总结了其在45年交易生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威廉·江恩,传奇式证券交易巨匠,20世纪初最伟大的市场炒家,自创独特而又神秘的证券分析理论和方法,匪夷所思的精准预测。出生于1878年,16岁开始在火车上工作。后来,他进入一家棉花交易行担任经纪人。在24岁的时候,江恩了第一笔棉花期货合约的买卖,并从中获利。自此之后的53年,他从金融市场共获取5000万美元利润。1909年,他的交易技巧开始引人注目,在286次交易中,他只有22次受损,成功率高达92.3%。20世纪30年代后期,江恩的兴趣从股票转向商品,1955年6月14日江恩逝世,享年77岁。
江恩是一个有天赋的数学家,对数字有着非凡的记忆力,而且他还是一位专业的行情解读者。撇开他的科学,他能仅凭解读行情的直觉战胜市场。任何一本写股市分析的书。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9sqYb密码: j05f




5月19日,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共同协办。论坛围绕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金融“五篇大文章”等主题,邀请百余位政产学研专家汇聚一堂,共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在上午的全体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委金融工委书记罗晃浩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全体大会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举办首届深圳金融论坛,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也是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更是携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又一创新探索。植根深圳这片金融理论和实践沃土,中国人民大学将始终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引领作用,聚力打造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基地、服务金融现代化建设的智库阵地、一流金融人才培养的示范园地,深刻把握以金融强国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重点任务,当好建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领头雁”,做好推进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智囊团”,建好培养堪当建设金融强国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人才库”,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提供有力支撑,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委金融工委书记罗晃浩向首届深圳金融论坛的举办和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四十余年来,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金融高质量发展,又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遇。今天,中国人民大学在深圳成立金融高等研究院、举办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围绕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将有力推动学科研究、产业发展。深圳将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与中国人民大学一道共同构筑金融人才高地,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是与深圳共同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开启了校地经济金融合作的新篇章。世界级的湾区必须是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立足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战略支点,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强大的金融学科、金融人才、金融智库为支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与深圳市携手并肩、和衷共济,更加深刻领悟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优势,更加深刻领悟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这一价值取向,更加深刻领悟建构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使命任务,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委金融工委书记罗晃浩,深圳市宝安区区长王立德,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汝津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揭牌。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依托财政金融学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共同组建,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学科建设”为原则,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在大金融学科及相关领域的优势,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致力于将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打造成为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高地,不断为全球金融学科发展贡献“中国样本”与“中国方案”。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原主席沈联涛先后发言。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制,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有效,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是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金融制度。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货币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对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宏观环境。要着力改善金融业结构,扩大股票融资,逐步改变社会资金“钱多本少”的问题。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建设。要全力做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五篇大文章。明确五项金融服务的业务性质,由易到难全链条做好五项金融服务,分门别类制定和完善五项金融服务的管理制度,最终为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新动能。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以“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如何更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经济高质量”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提升金融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一是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是紧密相连的,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响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二是要客观认识金融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金融体系结构难以满足投融资渠道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难以匹配科技创新的需求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特点。要在这些薄弱环节开展研究创新,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要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创新能力,释放市场活力。要不断完善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融资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要系统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金融系统稳健运行,主动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以“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元素,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将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活动造成深远影响。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关系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他从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趋势、人口发展的现状及相应对策建议等方面作了详细解读。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为此,需要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从延长人口数量红利、拓展人口质量红利、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加快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原主席沈联涛先后发言。李扬围绕“建立高质量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围绕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及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他认为,有效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需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国债发行的必要性。正如中央所指出的,企业和居民等私人部门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仍是我国当前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战,政府需要通过发债来增加支出、弥合需求缺口。二是国债的购买者结构。政府债务发行有极强的货币政策效应,这与国债的购买者结构密切相关。关键要建立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实现预期与经济产出的双向促进。三是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微观层面,债务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债务与息税收入的比例;宏观层面则需要考虑债务和可付息收入流的关系。全球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四次债务浪潮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并对其经济金融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此次债务危机既涉及发展中国家,更涉及发达国家,将对世界经济金融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希望人大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就此展开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以“建设金融强国,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既要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逻辑与共性,比如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体系的开放性,也要具备中国特色,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要建设的金融强国,应当是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金融普惠性并且能够为改善国际金融体系作出中国贡献的金融强国。一方面,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实体经济基础,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有成长性的资产;另一方面,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抓好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三个关键环节。具体来看,第一,市场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前提。没有金融的市场化,就不可能满足各类市场主体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第二,法治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石。中国要具备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设计,使全球对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发展具有基本信心,为金融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原主席沈联涛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立足中国国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追求人类幸福与福祉,而非单纯追求GDP增长。中国的金融发展有其自身的特色,从银行体系的建立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再到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融体系。从全球角度看,金融与发展的关系日益清晰。金融的本质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的需求,但全球低利率和银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由全球多数国家走过的金融发展道路不难分析得出,金融体制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尤其在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断裂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在硬件和基础设施方面实力雄厚,在软件和高科技产业方面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应当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其目标是为人民创造和平繁荣的未来。这需要政府部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协同配合,建好建强金融基础设施,为市场服务、为老百姓服务、为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繁荣发展服务。

19日下午,本次论坛六个平行分论坛同时举办。

[公告]投资理财必读的经典书籍,附PDF下载地址 [推广有奖]([凤凰网]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召开,共议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平行论坛一“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前瞻”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文科一级教授王国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参事室)研究员纪敏、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先后发表主题演讲。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勇发布《中国宏观金融形势指数报告》。在主题研讨环节,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钟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陈选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宗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先后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何青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

平行论坛二“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由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新东、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作致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山大学吴小兰讲席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昌文先后发表主题演讲。随后,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建彰,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新东,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宋科共同为三方联合设立的“科技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在主题研讨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澳门科技大学原副校长、讲席教授苏育洲,北京银行公司业务总监房旭,深圳微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聪,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石金博先后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邱志刚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

平行论坛三“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由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杨帆作致辞。随后,《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研究报告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副秘书长林殷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在主题研讨环节,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文超,联合绿色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戴麒佳先后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杨帆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

平行论坛四“结构转型中的普惠金融”由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深圳卫视主持人王海东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致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招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王研京先后发表主题演讲。随后,《招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报告》发布。在主题研讨环节,招商局创投首席投资官李忠桦,招商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刘学武,深圳征信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罗煜,南方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国强先后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瞿强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

平行论坛五“养老金融新业态与新模式”由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共同主办。平安银行金融同业部总经理助理杨城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平安银行首席资金执行官王伟作致辞。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冯润桓,平安养老险党委委员、养老资管总监吕建勤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在主题研讨环节,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申曙光,平安理财首席产品官刘凯,平安银行基础零售部总经理陶然,平安信托信托服务事业部高级董事总经理宫丽平,鹏华基金社保及养老部总经理潘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主任、教授何林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中国保险研究所所长、教授魏丽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

平行论坛六“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由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共同主办,金融科技50人论坛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主持论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孙华玲,徽商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洪伟作致辞。徽商银行首席信息官王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在主题研讨环节,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汪昌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规咨询部(研究部)主任肖翔围绕分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彪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

19日晚间,人大深圳·金融家夜话“桃花源里话未来”举办。该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深圳市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深圳市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财金分会承办。深圳市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会长周锦泉主持了夜话活动。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家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中国金融未来发展。

原文链接:[凤凰网]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召开,共议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