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重大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责无旁贷。
作为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笔者对此有几点个人思考。
彰显体育育人的学科价值
《意见》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对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彰显体育育人的学科价值。
首先,遵循教育规律,所有学科都有育人功能。在倡导“三全育人”的当下,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就要充分发挥所有学科的育人功能,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文化课程,体育、音乐、美术等体育美育课程,分工不同,但育人效能一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笔者认为,“五育并举”的要求,既是办学目标,又是育人过程,只有积极发挥所有学科的合力作用,久久为功,新时代少年的培养任务才能落实落细。
其次,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育学科义不容辞。校内校外连轴转,周内周末不停歇……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一点众所周知。所以,必须落实“双减”,让孩子们尽享成长中的快乐,少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体育与健康就是着眼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课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因此它在涵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体质方面义不容辞。
最后,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体育锻炼正当其时。在笔者看来,如果仅仅将休息理解为睡觉,那就是不科学的思维;休息是个宽泛的概念,只要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方式都属于休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恰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正所谓“劳逸结合”。
助力“双减”的体育学科担当
中小学落实“双减”,除了在课堂、作业方面一“增”一“减”外,还要在课后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意见》明确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为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遵循。
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在课后服务中应该发挥自身的学科担当,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在中小学,体育社团活动一般都是球类、田径类、毽绳类,小学阶段以兴趣培养为主,中学阶段主要以长技为主。与日常体育课不同,课后服务的体育社团活动通常不按班级甚至不按年级组织,大多数实行走班制模式,比如小学1~2年级组成低段社团,3~4年级组成中段社团,5~6年级组成高段社团;初中生因为年龄差别不大,一般会混排编班。也有一些学校按照入门班、基础班、提高班进行体育社团编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笔者觉得,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只要能让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收获快乐、收获健康,那就值得尝试。
另外,《意见》还提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这一要求,从家校协同育人层面对体育落实“双减”提出了具体任务。对此,家长要积极配合,做好孩子的鼓励引导,让体育锻炼在家庭中继续进行。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
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融入“双减”,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们的课后生活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身体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为主要学习内容,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要围绕《〈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
减负以后,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充足了,同时,专业引导和辅导的需求也增加了。除家长引导、监督以外,体育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义务辅导学生进行科学地活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加强体育锻炼,让减负的效果更好显现出来。(作者系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司马迁小学体育教师)
1 8 8 3 1 1 8 3 2 1 3
生态体育:体育场馆园区小镇综合体投资设计运营规划,康养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升级。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
责任编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