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一头牛,让龙井脱贫群众过上“牛”日子

2021年7月,吉林建筑大学派出的驻村帮扶干部崔军平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东盛涌镇石井村,看到广阔的牧场上,一群延边黄牛悠闲地吃着草,顿时来了兴趣。他立下志向,要把石井村打造成“中国延边黄牛第一村”。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优良牛之一。脱贫攻坚时期,在各类政策扶持下,延边黄牛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产业链看,仍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为此,龙井市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希望通过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为产业发展蓄势添能。 2021年4月,产业园成功获批,覆盖老头沟镇、智新镇、东盛涌镇3个乡镇46个行政村,智慧牧业建设工程、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工程等6大工程12个建设项目相继启动。截至2023年末,产业园肉牛规模60827头,其中存栏38240头,累计出栏22587头。 保种育种,让老百姓增收有后劲

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一头牛,让龙井脱贫群众过上“牛”日子

延边黄牛有哪些优点?延边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夏广军告诉记者,一是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饲养成本低,适应延边地区的气候环境;二是肉质细嫩多汁,鲜美适口,与和牛、韩牛同源,可以长出有大理石花纹的高档牛肉。 “清道光年间,朝鲜牛来到延边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特色黄牛品种‘延边牛’,大多作为耕田的役用牛。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很多以耕地为主要用途的牲畜都逐渐消失了,延边牛由于肉用的新用途被保留下来,但是长得慢、产肉量低的缺点也显现出来。”夏广军介绍,“当地引进法国的‘利木赞’品种与延边牛杂交,培育出专业化肉牛新品种‘延黄牛’,于2008年通过原农业部认定。在延边,延边牛和延黄牛被老百姓统称为‘延边黄牛’。” 夏广军说,延黄牛培育成功后,还需要进行持续选育提高,延边牛也要进行提纯复壮,才能防止品种退化。产业园持续开展现代肉牛育种工作,为延边黄牛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开展延边牛、延黄牛保种育种工作的企业,拥有两个国家核心肉牛育种场和一个国家级肉牛种公牛站。2023年,企业延边牛、延黄牛育种核心群规模合计达到465头,存栏规模同比增长10.71%。种公牛站完成新增10头种用公牛后裔测定的冻精生产和测定场遴选工作。 延边畜牧开发集团负责人黄鑫告诉记者,近年来,吉林省出台《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延边州肉牛(延边黄牛)产业发展十三条政策措施(暂行)》等政策文件,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产业园为龙井市延边黄牛育种科技产业园项目积极争取资金1.1亿元。在政策支持下,公司可以进一步提高育种核心群的养殖规模,从而选育出更加优质的种牛。 黄鑫坦言,目前老百姓更愿意养殖西门塔尔等国外大型肉牛品种。“24个月龄屠宰时,西门塔尔牛能长到1400-1500斤,而延边黄牛却只有1000多斤,相差两三百斤。延边黄牛的肉质虽好,但是优质不优价。延边畜牧开发集团上门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0.1-0.2元,希望能够激发老百姓养殖延边黄牛的积极性。”黄鑫说,通过品牌赋能,延边畜牧开发集团的延边黄牛肉能卖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近年来,延边畜牧开发集团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直销渠道,在北京、长春、延吉等城市开设直营店,在广州、深圳设立经销处,入驻京东、淘宝、832平台等网络平台,品牌形象树立起来后,延边黄牛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把脱贫户吸纳到产业链上 2022年7月,朴哲龙正式接任石井村党支部书记,他立即与驻村工作队商议,怎样通过延边黄牛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任职前,朴哲龙担任龙井市牧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过去,公司与村民之间大多是活牛交易,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牛肉销售量逐年增加后,村里的养殖规模越来越跟不上。石井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也比较严重,上了岁数的农民,一人养十几头牛,显得力不从心。 能否发展养殖户代养模式,把牛放到合作社来集中养殖?牛的所有权是农民的,整牛出栏销售后的收益也是农民的。农民只需要承担保险、饲料费用,人工费、机械设备购置费用、厂房租赁费等,都由合作社承担。 “资金充裕的农民可以购买更多的牛交给合作社代管,养殖规模能进一步扩大。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从事其他工作,还能获得额外收入。我们一合计,这事能干成。”朴哲龙说。 2022年8月24日,龙井市石金石畜牧经济专业合作社成立,村民踊跃报名,将家里养殖的延边黄牛托管到合作社。 脱贫户金永浩则是直接托管了5万元。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金永浩申请到了当地专门扶持脱贫户的信用贷款,银行将钱打到了金永浩账户上,金永浩在银行人员的监督下将钱转入了合作社的账户中,由合作社帮他购买5头育肥牛。12个月后出栏,不但可以返还本金,金永浩还能获得10%—20%的收入。2023年12月,合作社代养的首批延边黄牛顺利出栏,金永浩因此获得了3000元收入。 合作社现存栏的延边黄牛中,为村集体代养80头,为社员代养60头,社员直接投入资金,由合作社购买、代养的延边黄牛为20头。 “村里80%以上的脱贫户没有劳动能力,让他们自己养牛增收致富,委实有些困难。”智新镇工农村党支部书记金吉松的困扰,也是龙井市在帮扶脱贫户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全市90%以上的脱贫户属于老、弱、病、残,为了保障他们不返贫,龙井市将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每年按一定比例上交收益金,所有产业的效益金汇聚起来统筹发放,给脱贫户一份稳定的收入。 2021年,在驻村第一书记朴永日的帮助下,工农村争取到财政衔接资金190万元,购买了120头延边黄牛,交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吉达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根据合同约定,合作社每年至少要向村集体交纳9.12万元的效益金,村集体按季度给脱贫户发放分红、支付公益岗位工资等。朴永日估算,仅延边黄牛产业一项,就可让村里26户33名脱贫户每季度增收200元。 目前,产业园内有国家级示范养殖场2个、省级示范养殖场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1家,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0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脱贫群众迈向幸福生活的步伐更加稳健。 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 2022年7月,坐落于吉安街健康居的龙井市宋哲延边黄牛店有了新变化。消费者去店里购买延边黄牛肉,打印出的小票上会附带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当前订单的品种、数量、金额、售卖时间,延边黄牛产品全流程所涉及的“动物检疫合格证”“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承诺达标合格证(养殖场)”“承诺达标合格证(屠宰场)”五个证件,养殖场、屠宰场的信息,由哪辆车运输等信息,都一览无余。 作为监管部门的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工作也便捷不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养殖、运输、屠宰、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数据尽收眼底。每个业务部门配备了专门的手机App,可以实时了解相关工作情况。过去纸质的种源管理档案、养殖管理档案全部电子化,整个环节上的所有堵点被一一打通,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处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对于产业园的企业而言,上市流通的产品均带有产业园可追溯标识,“犇福”“朴氏石井”“海兰江”等品牌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为完善全市肉牛产业追溯体系建设,产业园启动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202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累计收纳延边黄牛养殖场户1480户,存栏31438头,繁育母牛12434头。在养殖档案推广使用、肉牛活体运输车辆追踪、屠宰企业电子开证、经营门店产品追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延边黄牛养殖生产节本增效、质量安全提升提供支撑。 龙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周天野告诉记者,到2025年,龙井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实现“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达到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高度聚集、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养殖方式绿色、科技集成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成为乡村建设新动力、产业融合新载体和农民增收新平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