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这座偏远的内陆城市,曾经比上海还要洋气,堪称欧洲建筑博物馆|文史宴

文/郎洪光 关于哈尔滨的阿城区,我们已经出过一篇名城巡礼的文章,也兼及了哈尔滨。但从历史上看哈尔滨和阿城还是两个城市,今天这一篇雄文重点讲述近代名城哈尔滨的历史,以及探讨哈尔滨的前途。 本文欢迎转载。 名城巡礼(截稿延迟至2019年1月31日) 各省市的朋友们加油,河南的朋友们相当给力啊: 直辖市: 黑龙江: 辽宁: 甘肃: 山西: 陕西: 河北: 河南: 山东: 安徽: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贵州: 福建: 广西: 广东: 日本: 哈尔滨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轻。说她古老,是因为今天属于哈尔滨一个区的阿城,始建于西元1115年的金朝;说她年轻,是因为哈尔滨真正形成,是在19世纪末。 不论哈尔滨人以及阿城人在情感上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哈尔滨和阿城,是两个城市,是应该并存而不是存在上下级关系的子母城。 不过既然今日阿城归属于哈尔滨,那么我们还是要把视线拉回西元12世纪,去一窥那个最古老的哈尔滨的究竟。 高光的古代史 1 西元1115年,完颜旻在阿什河畔宣布建立大金国,定都会宁府。1138年,金熙宗将其定名为上京。至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上京会宁府做了38年金朝的都城。 金上京由南城、北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有护城河环绕,皇城以宋汴京为参照设计建造,历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是当时金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金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下令烧毁宫殿、宗庙及官员贵族府邸,上京会宁府就此衰落。虽然后来金世宗重建了部分宫殿、庙宇,但这座城市的颓废已无法挽回。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1215年,东夏国主蒲鲜万奴攻克上京会宁府,对城市进行了大肆破坏。1233年,蒙古军破上京会宁府,擒获蒲鲜万奴,东夏灭亡。 蒙古帝国和元朝,对这座城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将之视为通往奴儿干地区的交通要道。1312年元仁宗在这里设立水达达路,1351年元惠宗在这里设镇宁州。 明攻取辽东后,于1406年建肥河卫。清雍正帝于1726年正式将其定名为阿勒楚喀,后来简称为阿城。此时的阿城,是松花江南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清朝在东北北部的重镇之一。 松花江南岸长期以阿城为中心,而不是以更靠近松花江的哈尔滨为中心,这是当时松花江南岸的水系和松花江古代不稳定的汛势造成的。松花江直到近现代仍然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洪水,造成了沿岸百姓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而当时松花江中段的水系,东有阿什河,北有呼兰河,金初为了让这片地区的水路贯通,开凿了运粮河,从南方来的物资可以通过松花江和运粮河直接送到上京会宁府。晚清以前发达的松花江中段水系,使处于这个水系中心的阿城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繁荣。 运粮河水系 一条江和一条路 2 到底是松花江造就了哈尔滨,还是中东铁路造就了哈尔滨,一直是很多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说近代的哈尔滨是铁路拉来的城市,因为正是中东铁路的修筑,才有了哈尔滨这座新兴城市。不过我上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几次提过,哈尔滨不是铁路拉来的城市,而是恰恰相反,是哈尔滨的区位才导致铁路的经过。 实际上中东铁路的枢纽为什么选择了哈尔滨而不是阿城,和俄国人设计建造这座城市的目的有关。就好比为什么天津租界建在紫竹林而不是天津卫,为什么武汉的租界在汉口而不是武昌城。 不论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俄国人,在建造新城时都会尽量避免和旧城有过多重合,导致他们不能独揽行政管理权。哈尔滨离阿城不远,又在松花江岸边,物资器材便于运输,自然是作为铁路枢纽的合适地点。 不过不论哈尔滨是不是铁路拉来的城市,不可否认的是中东铁路成就了哈尔滨。近代中东铁路成就了沿线好几座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四平、满洲里、绥芬河、牡丹江,也包括再往东的海参崴。没有哪条铁路,像中东铁路这样带动起沿线这么多座城市拔地而起,形成了一条城市链。 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一条贯通东北的铁路。同年12月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中国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 1897年中俄在东宁三岔口举行动工典礼,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为三部分,分六处同时施工。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其南部支线经奉天延伸至大连旅顺。全长2500多公里,采用俄式宽轨。这条丁字形铁路的修建正式拉开序幕。 十九世纪末,沙俄为了贯通东西部,加强莫斯科与东部出海口的联系,从莫斯科出发,设计修建了一条贯通欧亚的、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条铁路修到远东重镇赤塔后,在俄国高层出现了分歧。如果铁路继续向东修,需要绕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最后到达海参崴。但是这样的话不仅需要多修很长一段路,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要面对黑龙江那更不稳定的汛势。 同时,俄国此时已有意控制中国东北,正需要一条铁路来实现这个目的。最终俄国人拍板决定,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到赤塔后,不再绕边境线,而是直接贯穿中国东北,直抵海参崴。此举不但缩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路线,还符合沙俄对东北实行的以“银行加铁路”(银行指华俄道胜银行,铁路即中东铁路)为主要手段的“黄俄罗斯附属国”计划。 西伯利亚大铁路 位于莫斯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0公里”处纪念碑 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设计思路,基本可以从“黄俄罗斯”计划中一窥究竟。俄国人是要把哈尔滨建成一个俄国化的城市的,所以从一开始对这座城市的定位就是一座俄国人自己的城市。 实际上,中东铁路工程局隶属于俄国财政部,与位于大连的远东总督府不相统属。这是哈尔滨和大连的不同,大连是殖民地,而哈尔滨则被视为是俄国自己的土地。 谁是城市的主人 3 哈尔滨建立之初,在市政管理上几乎全部委于中东铁路管理局。1898年铁路总办尤格维奇抵达哈尔滨后发布了一系列命令,接管了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地(沿线15公里以内区域以及部分城市的全部城区)的居住权、治外法权和警察权,并建立了护路队的编制,俄国外阿穆尔河军区第四步兵师随即开往哈尔滨。 1903年霍尔瓦特接替尤格维奇,就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开始了他掌控哈尔滨大权的20年历史。在他主持铁路事务期间,这些铁路管理局建立了行政部,成为实际上的市政府,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位于今哈尔滨南岗区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 1900年义和团起事,作为俄国在东北的殖民中心的哈尔滨首当其冲,成为义和团攻击的目标。大批跟随闯关东移民潮而来的成建制的义和团一路北上,在松花江北岸的呼兰集结后,于7月扑向哈尔滨。 和关内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有所不同,东北义和团组织严密,行动有序,有具体的作战计划。当时义和团企图趁俄军主力还没完全集结于哈尔滨,从俄军防守相对薄弱的西面发起进攻,抢占俄方重要机关,然后用位于今道里区的懒汉屯无线电发射站向全世界发报,宣布哈尔滨已被收复,动摇俄国人的军心,运走所有物资装备然后再有序退出战场。 可以说当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俄军在哈尔滨的驻军仅2500人,而聚集在江北的义和团、部分清军已有数万,拥有大量枪支弹药,可以说并不落下风。 战斗打响后,义和团和清军各部进展迅速,先后占领了三孔桥、机车库等要地,一支小股义和团甚至袭占了位于江北的炮台,向对岸俄军阵地开炮。据上海《中外日报》报道,当时哈尔滨市区“硝烟涨空,天日为之失光。”义和团和清军甚至已接近火车站,一名俄国电报员面对滚滚而来的团民,竟然吓得开枪自杀了。 然而由于俄军临时从东部调集的援军及时赶到,尤其是一支骑兵突破了炮火网冲向了主攻部队,导致义和团和清军阵形大乱,造成全面溃败。这批部队在撤回江北的山区后不久,遭到俄军重兵围剿,几乎全军覆没。 在义和团之变中,除了八国联军在京津地区派遣的49330人之外(其中俄军12400人),俄军单独出兵13.5万占领了整个东北。 1901年庚子条约签订,由于各国一直要求俄军撤出东北。沙俄为了缓解外交压力,同意了撤军。但是很快俄国人出尔反尔,将驻东北的俄军改编为中东铁路护路军,以保护铁路的名义继续霸占东北,这种难看的吃相引起了以日本为首的部分列强的不满。 1904年日本挑起了日俄战争,俄军在南满失利,退守北满,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从头到尾就没有清政府的事儿,那些说日本归还百分之九十五给中国的可以歇歇了),以长春为界分割东北,长春以北为俄国势力范围,长春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中东铁路在长春以南的支线从此称为南满铁路。同时双方约定撤出大量军队,只保留每公里15人的护路队(日本在满铁的护路队后置于关东军的编制之下)。俄国人得以继续霸占中东铁路沿线城市。 战后,在日本等国的一致要求下,哈尔滨于1907年正式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在开埠之后,俄国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继俄国之后,日、英、法、美等16个国家先后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 霍尔瓦特任领事时的俄国领事馆 葡萄牙领事馆 铁路局属于财政部,其后台是时任俄国财政大臣的维特,而领事馆属于外交部,二者不相统属。俄国领事馆设立后,由于铁路局长霍尔瓦特多次越权处理侨民事务,双方发生激烈冲突。 为平息铁路局与领事馆的矛盾,1908年沙俄下令免去首任领事留巴的职务,由霍尔瓦特兼任领事。后由于外交部激烈反对,俄国又于1909年改任驻天津领事鲍培继任驻哈尔滨领事。 为彻底解决铁路局于领事馆的矛盾,在鲍培的建议下,俄国从铁路附属地中划出一部分,单独设立俄国租界,归领事馆管辖。哈尔滨的俄国租界,包括今道里区的主要部分,江北的太阳岛以及道外区景阳街-承德广场以西的部分地区,铁路局与领事馆之争就算告一段落了。 1909年时任俄国领事特拉乌绍利特、中东铁路代办达聂尔和英国驻哈尔滨领事斯莱签订了《英俄协定》,规定俄国侨民在哈尔滨的特权,英国侨民同样享有,同时英国侨民亦须对俄国管理者负担纳税义务。后来各国纷纷签字加入英俄协定,在哈尔滨的外国侨民基本都享有治外法权和自治权。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 曾为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哈尔滨城市建设出力颇多

这座偏远的内陆城市,曾经比上海还要洋气,堪称欧洲建筑博物馆|文史宴

在日俄战争后负责对日谈判,避免了赔款等条件 后来还参与了斯托雷平改革 霍尔瓦特掌权近二十年,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他在上号(今香坊区)修建的别墅规模宏大,被称为“白毛将军府”。哈尔滨火车站站前的主干道车站大街(1949年拆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叫红军街,南面叫中山路),曾被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其本人也自封为哈尔滨荣誉市民。 沙俄殖民者在哈尔滨的总代表霍尔瓦特 滚滚而来的移民 4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国移民顺着铁路线来到了哈尔滨。东正教是俄国国教,沙皇同时兼任教皇,“一般说来,什么地方出现了俄国人,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 1898年俄国人在上号(今香坊区)修建了一座简易的随军教堂。1900年春,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东正教堂在秦家岗(今南岗区)最中央的高地拔地而起,至12月竣工。该教堂颇受俄国官方重视,以圣徒尼古拉的名字命名(有种说法是以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命名),取名为“圣·尼古拉教堂。 这座教堂自修建之始,就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东正教哈尔滨主教区的主教堂,东方莫斯科的象征,被称为“中央寺院”。教堂的设计图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的设计师鲍达雷夫斯基,正门上的画像是著名画家古尔希奇文克所作,大钟来自秋明市的工匠。这座教堂曾被誉为中东铁路的保护神,1966年被红卫兵拆毁。 著名建筑精品圣·尼古拉教堂 继尼古拉教堂后,俄国人和其他国家侨民,先后在哈尔滨修建了数十座教堂。包括位于中央大街的圣母领报教堂(1966拆毁)、位于道里区的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南岗区的耶稣圣心主教堂(波兰天主教徒修建)、圣母帡幪教堂(乌克兰东正教徒修建)、尼埃拉依教堂(德国路德会教徒修建)、位于道里区的犹太总会堂和犹太新会堂(犹太教徒修建)。 除了教堂之外,还有位于道里区的土耳其清真寺(鞑靼人修建)、位于道外区的哈尔滨清真东寺、位于南岗区的极乐寺(佛教寺庙,据说当时是为了夺回被洋教堂抢走的风水修建)和文庙(张学良主持修建)。一时间各教各派云集哈尔滨,这座城市一度被称为“教堂之都”。 尼埃拉依教堂(新教教堂) 土耳其清真寺 文庙 日俄战争后,由于俄国的影响有所衰弱,先后有日、英、法、美等33个国家的十几万侨民移居到哈尔滨。哈尔滨外国侨民最多时达到二十万人,而当时哈尔滨全市人口仅32万,洋人基本比中国人多,据说当时出街满眼都是外国人,中国人看不见几个。 除了列强国家的侨民之外,还包括乌克兰人、犹太人、波兰人、朝鲜人等殖民地的人沿着铁路涌入哈尔滨。各国侨民在哈尔滨先后建立了几百家企业,包括一些著名国际财团在哈尔滨设立的分部。 哈尔滨的侨民基本以俄国人居多,最多时达15万人(十月革命期间涌入的白俄);其次为日本人,日本侨民在九一八之前仅七八千人,日伪时期暴增,达到八万;再其次则是犹太人,1920年时犹太人达到一万人,仅次于上海,哈尔滨成为犹太人在中国的第二故乡,其中包括后来很多犹太名人的先辈,比如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的祖父和父亲,其祖父莫德卡死后葬在了哈尔滨。 1909年10月26日 朝鲜义士在哈尔滨火车站成功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中东铁路修建后,哈尔滨经济日渐繁荣,大批闯关东来的山东、河北、热河等省的人居住在了哈尔滨,形成了以傅家甸(今道外区)为核心的中国人聚居区。这在当时周围全是俄国人控制区和外侨聚居区的哈尔滨,犹如一座孤岛,如同旧金山等城市的唐人街。 尽管哈尔滨的中国人在数量上和地位上不占明显优势,但中国人仍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起了比较好的生活,建立了包括酿造、食品和纺织工业在内的企业,为中国轻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秋林洋行,著名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创立 马迭尔旅馆,犹太商人约瑟·开斯普创立 著名的“马迭尔绑架案”就发生在这里 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曾在这里演出。 很少有哪座城市,能够同时存在如此多建筑艺术流派的精品。欧洲近三百年的主要建筑艺术流派,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流派的建筑在哈尔滨布满大街小巷。中央大街有欧式或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建筑13栋,一度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此外在道外区还有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以及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 有的人说哈尔滨只有俄式建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哈尔滨真正的俄式建筑很少,大部分都是当时欧洲最流行的建筑流派。 犹太国民银行,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建于1923年 是当时哈尔滨犹太籍侨民主要的金融机构 松浦洋行,巴洛克风格建筑 日本人水上俊比佐于1909年创立 与马迭尔旅馆隔街相对。 位于老道外的一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景 哈尔滨关道,也称滨江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 是1907年清政府设立的哈尔滨地方行政机构 繁荣的二十年代 5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后俄国爆发内战,红白两党在欧洲火拼,俄国在北满的殖民统治并未遭到波及。但很快白党建立的政权先后溃败,苏军迅速挺进远东。 坐镇哈尔滨近二十年的殖民头子霍尔瓦特,选择了支持白党与红军对抗。他在哈尔滨建立“全俄临时政府”,自任最高执政,积极联络正在东撤的高尔察克。同时,他挪用铁路公款购买军火,加强护路队的武装,导致铁路职工工资欠发两个月。 在俄共远东情报局的策划下,中东铁路职工举行了四次罢工,霍尔瓦特的统治岌岌可危。中国军队趁机进驻哈尔滨,将以霍尔瓦特为首的殖民者系数扣押,解除护路队武装,武力收回了中东铁路。沙俄在哈尔滨殖民势力的总代表霍尔瓦特就此下台。 也是从这时起,东清铁路正式更名为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协约国干预俄国内战的军队开始插手中东路问题。日军沿南满铁路北上,英法在原中东铁路附属地组建防暴队,俄国侨民退往埠头租界,哈尔滨局势混乱。1920年8月苏俄扶持的远东共和国在哈尔滨设立代表处,1922年苏联在哈尔滨设立代表处,红俄取代白俄,开始逐步接管沙俄在北满的权力。 1924年9月,苏联与张作霖势力签署《中华民国东三省自治政府与苏维埃社会联邦政府之协定》,简称《奉俄协定》。这份条约规定中东铁路由中苏共管,中国收回沿线的市政、邮政、海关等权力,铁路归还期限缩短20年。尽管中国收回了部分权力,但沙俄在东北的殖民遗产,仍大部分被苏联所继承。 《奉俄协定》和《中苏解决悬案大纲》签订后,中国政府对哈尔滨的行政区划进行的调整。以原俄国租界和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南岗部分,设立哈尔滨特别市,组建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由外侨实行自治(实际为苏联铁路附属地的一部分);其周围除道外和江北之外的地区,设为新成立的东省特别区(包括哈尔滨、满洲里、绥芬河、博克图、穆棱、张家湾、一面坡、安达等城市的部分城区)哈尔滨市;道外区归属吉林省滨江县管辖;江北的太阳岛归属松浦市政局。这时的哈尔滨一市四省,堪称中国近代城市历史的一个奇观。 作为沙俄殖民遗产“接盘者”的苏联,在接管中东铁路之后,开始向铁路沿线进行渗透。 当时哈尔滨俄国侨民占大多数,其中白俄亦占多数。面对十几万白俄侨民,苏联多次从国内移民红俄前来,但仍只有几千人的规模,其聚居区只在今南岗区西部的部分地区,势单力孤。而苏联虽然掌控中东铁路,却不敢像在国内那样直接清洗白俄,只好尽量寻求表面上的平衡,但红白两党在哈尔滨的斗争始终存在,甚至发生过大规模械斗。 尽管哈尔滨仍一定程度处在苏联及白俄的控制之下,但二十年代却是哈尔滨历史上最繁荣的时候。由于多国侨民在哈尔滨居住,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多样,城建设施较国内其他城市也更好一些。 在主要城市街道上,街两旁都设有长椅,供逛街的市民休息;中央大街也是在这一时期铺筑了方石,在当时一块石头需要一银元,堪称“黄金大街”;在全国大多数城市还在使用人力车的时候,哈尔滨已经汽车满街跑了,甚至已有了出租车; 夏日的太阳岛成为市民郊游消遣的去处,岛上开了大量的餐厅,中国人和外国人基本没有区别,都可以进去消费。朱自清曾经写道:“这里的外国人,不像上海的英美人在中国人之上,可是也并不如有些人所想,在中国人之下。”岛上有专门的游泳场所,还有帆船比赛的设施,市民生活十分丰富; 哈尔滨的有轨电车也是在这时候建设的,城市交通为之一变;哈尔滨市内还有音乐厅,俄国人还开办了音乐学校,这种音乐文化后来成为哈尔滨夏季音乐会的源头。 城市的繁荣从来不是看数据的,而是看市民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哈尔滨的二十年代,脱离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百业初兴时的低迷,也没有日伪时期的高压,是历史上最繁荣的时候。 1928年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哈尔滨建立了一系列的机构,其中也包括在今一曼街的国民党驻哈尔滨党部。 由于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企图改变东北处于苏日南北夹击的局面,希望有所突破。而在当时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眼中,打俄国人肯定比打日本人容易(日俄战争的结果成为所有人的思维定势,认为日本肯定比苏联更厉害)。 1929年7月,苏联领事馆召开苏共远东党员大会,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以苏方宣传赤化为由,发兵控制了苏联领事馆,逮捕了大量苏方人员,并在张学良的授意下武力接管中东路,驱逐苏方正副局长,解散苏籍员工,发生了著名的“中东路事件”。 对于中方的行动,尽管当时苏联国内政局不稳,斯大林仍然态度强硬,并最终发动了中东路战争。东北军一路溃败,这暴露了东北军外强中干的本质。 这场战争给了日本人进取东北全境的信心(东北军连我们的手下败将俄国人都打不过,更不用说跟我们打了),也直接导致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跑路(我连比日本人弱的苏联都打不过,更别想打得过日本了)。 战争结束后,中苏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草约》,简称《伯力协定》,中东路仍由中苏共管,而这场战争也使中国失去了黑瞎子岛(2004年收回了西半部)。 落日余晖 6 1931年,日本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武力占领东北全境。日军在第二天就占领了长春,一个月内便基本肃清了辽宁、吉林大部分地区。 然而日本在取得重大战果后,拖延至四个月后才继续向北满进军。一方面是部分中国军民展开了顽强抵抗,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是在试探苏联的态度。 而斯大林则出乎意料地命令不干涉日军在东北的行动,放任日军向哈尔滨进军。在两年之前,斯大林还为了北满利益大打出手,而现在却决定将苏联拥有重要利益的北满拱手让给日本人,成为一桩历史谜案。 1932年1月29日,中日军队在双城堡激战。2月3日,哈尔滨保卫战正式爆发。由冯占海、李杜率领的东北军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 时值哈尔滨近代规模最大的洪水,道里、道外、江北等区域被洪水灌城,十几万人流离失所,被迫聚集在南岗的高地。而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只顾卖国投敌,不顾百姓死活,暗地里给日军输送物资和武器弹药。 1932年2月5日下午,日军占领哈尔滨,并在圣·尼古拉教堂广场举行阅兵仪式,哈尔滨沦陷。而从这时开始,哈尔滨的辉煌时代便无可奈何花落去,尽管日伪时期在哈尔滨修建了大量公共设施,哈尔滨在经济上似乎增长很大,但在日本人的高压统治之下,再无二十年代繁荣的气象。 日军第二师团举行阅兵仪式 日军占领哈尔滨后,面对哈尔滨苏联势力庞大、外侨众多的复杂局面,一度采取温和的策略,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以换取较好的国际影响。但由于在“秋林洋行搜查案”和“马迭尔绑架案”两案中日方的强盗行径,其獠牙彻底暴露,哈尔滨市内的外侨纷纷选择离开,前往海外寻找新的家园。 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一度得到日本人的扶持,预备建立犹太国以对抗苏联,但后来由于德日结盟,德国要求日本对待犹太人采取强硬态度,日本人又不得不对犹太复国主义势力进行打压,致使这批犹太人离开哈尔滨,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以色列建国的推动者和中东战争的参与者。 在日本的不断施压下,以及苏联对于欧洲的不安预感,斯大林决定稳住日本。1935年3月,苏联以1.4亿日元的价格将中东铁路卖给日本掌控的伪满洲国,日本得以占领全部的中东铁路沿线地区。此举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斯大林置若罔闻,中国当时处在全面抗战的前夜,对此无可奈何。 日本全面占领哈尔滨后,立即改变以往的策略,实施全面的高压统治。日伪在今一曼街设立了哈尔滨警察厅,逮捕、关押了大批的抗日志士并施以酷刑。同时他们还在今平房区设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进行生化武器研究,并抓捕中国人进行生化试验,严重违反了国际公约,很多无辜中国人和部分外国人惨死在了罪恶的731。 在经历了整整十三年的残暴统治后,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占领哈尔滨,接管了哈尔滨全市。1946年元旦,苏军撤出哈尔滨,中国政府正式接管哈尔滨。哈尔滨这座城市终于再次回到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继续占据中长铁路(中国长春铁路,中东铁路在日本投降后的名称),1952年9月苏联向中方正式移交中长铁路,中东铁路问题经历了56年的跌宕起伏最终告一段落。 哈尔滨在1949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的经济地位都十分重要。在今香坊区建立了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和哈尔滨锅炉厂,当地百姓俗称三大动力。但在市场经济大潮来临后,由于全东北经济低迷,哈尔滨也没能摆脱衰落的命运。今天哈尔滨在经济和城建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未来哈尔滨是否会重新繁荣起来,还有赖于当代以及下一代人的不懈奋斗。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俗称龙塔,是今天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高336米,建成当时是亚洲第一高钢塔 今日我们不禁要思考,哈尔滨近代为何会繁荣,将来又怎么样才能恢复它过往的繁荣。 提到这里,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哈尔滨更往东的那片彼得大帝湾,那里有一座港口,同样因中东铁路而兴起。那座港口距中国边境仅270公里,在近代沟通了中国东北北部和海外的联系,不少闯关东的人在东北没有停留,而是直接前往那里,俗称“闯崴子”。 哈尔滨和海参崴,历史上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两者沟通无阻碍时,两城均能繁荣;两城沟通有阻碍时,则同时走向衰落。 哈尔滨的经济命门,毫无疑问在东面,而不是在南面。哈尔滨和海参崴,若要繁荣只能同属一国。要么同属中国,要么同属俄国。至于前者还是后者,任何一个正常的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欢迎参加征文大赛,奖金十分丰厚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