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精研医道仁术 倾情职业健康

精研医道仁术 倾情职业健康

  ■本版撰文:王艳   ■专家名片   王来法,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杭州市中医药协会中医民间特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常委,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专家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王来法擅长用中医药治疗疑难胃病、胆病、结石病、肿瘤等,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恶变等治疗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著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病康复之路》、《胃肠病调摄》、《标本兼治看胃病》、《无痛消炎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王来法与警察对话健康》等专著和医学论文40多篇。其中《标本兼治看胃病》等书籍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王来法与警察对话健康》已在美国出版发行。   杭州钱塘江南岸,滨江区滨安路,有一家中医诊所,乍看上去和其他的中医门诊并无二致。走进诊所,楼上楼下层层叠叠的锦旗无不在称赞一位良医——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   “妙手仁心”、“大医精诚”,是古往今来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王来法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修养,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大医之道。   勤奋好学,完成从患者到医者的转变   王来法个子不高,戴副眼镜,面容和蔼,声音洪亮,一说话嘴角就带着浅浅的笑意,让人倍感亲切。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华灯初上,每天三四十位求诊者慕名而来,有杭州本地的,也有省内的,还有周边省份甚至国外的。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被患者交口称赞的良医,小时候却是一个病恹恹的孩子。王来法与中医的缘分,要从幼年时期的体弱多病说起。   小时候的他,家境贫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肚子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9岁那年,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王来法惊喜地看到灶台上父亲做了半碗肉饼子。已经大半年时间没闻过肉味了,王来法端过碗来,顾不得冰冷,一口气吃了一大半。到了晚上,肚子疼得不得了,还上吐下泻。一开始,以为得的是急性肠胃炎,吃药打针挂盐水,结果丝毫不见效果,时间一长,竟发展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症。身体本来就弱,这毛病一生,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肚子胀痛,吃不下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老是做噩梦。后来父亲赚了一点钱就给他去看病,萧山、杭州、上海都看过,但是一直看不好。   一个人去上海的看病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医生给人看病时,有弄不懂地方就会翻翻书。王来法深受启发,自己的病久治不愈,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于是,他想方设法找医书看,新书买不起,就买旧书看。   在上海的一家旧货店里,他花5分钱买到了一本《简易中医疗法》,如获至宝。回到家里,一字一句看得十分认真。在这本书上,他看到了一个病例和自己十分相似。于是他抄录了书中的方子,又针对自己的感受大胆地加了两味草药。虽然拿不准,但多年的疾病折磨促使他放手一搏。   药吃下去后,整个肚子翻江倒海,他心里怕得要死,万一吃坏了怎么办?谁知过了一段时间,肚子不痛了,他感到浑身轻松,眼睛仿佛也明亮了不少。这药吃对了!王来法根据医书自己琢磨,开的第一个方子就治好了折磨了自己5年的病。这时,他只有13岁。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不断求诊,让王来法不仅对自身疾病有了了解,也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病好后,王来法更加崇拜中医。攒了一点路费,王来法就去上海,几乎每次都冲着南京路上的那家新华书店,去看书,买书。那个时候上海到杭州,7个多小时的慢车,这段时间,他都是用来看书的。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有一天,他又从上海回杭州,一上火车就一直坐在那里看书。同车的一位乘客叫蔡忠明,出身中医世家,青年时代在上海学医,学成回到故乡浦城,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他发现王来法一路上都在认真地看医书,于是主动与王来法拉起了家常。王来法的遭遇令老中医唏嘘不已,老中医丰富的学识也让王来法佩服得五体投地。老中医试探性地问王来法是否愿意跟他学中医。开始王来法怀疑自己一定是听错了,确认后肯定地点点头。   征得父亲的同意后,王来法没日没夜地搓稻草绳攒路费。4个多月下来,手掌一次次磨破了,连稻草绳上都是一点点的血,王来法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攒够了路费,他独自踏上了拜师学医的列车。那一年,他16岁。   师傅蔡忠明年过半百,膝下无子,百无牵挂,他看中王来法肯学,有悟性,而且从小体弱多病,能理解病人的痛苦,愿意把所知道的医术全部教给王来法。   “刚开始学医,师傅就让我谨记三件事。‘医乃仁术’,作为一名医生,这一生要有仁慈之心;中医博大精深,不下苦功夫,根本学不到真正的东西;用药如用兵,今后行医,胆子要大,心要细,要想办法找到病根。”他说,这三句话,自己现在仍牢牢地记在心中。   在师傅的耳提面命之下,王来法的医术突飞猛进,望、闻、问、切得心应手。几年之后便独当一面坐堂门诊,深得当地乡民的信赖。   1981年,王来法学成回到家乡,开设诊所。用十多年时间,王来法完成了从患者到医者的转变,从到处寻医到坐诊行医。这一年,他21岁。   刻苦钻研,探寻胃疾胆病康复之路   医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面对患者求诊而束手无策!王来法一直记得,还在拜师学医的时候,师傅诊所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子得的是萎缩性胃炎,跑了很多医院均无法治愈。夫妇俩在诊所里长跪不起,将老先生视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师傅沉吟半晌,最终缓缓地摇了摇头……从那刻起,王来法便下定决心,一生以攻克胃病为己任,就算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找到治愈萎缩性胃炎的方法!   一有时间,王来法就到处寻求民间偏方、秘方。足迹遍布浙、闽、皖、赣、川、滇诸省,只要打听到哪里有治疗胃病的良方,哪怕远隔万里,他都会风雨无阻前去探究,甚至多次以身试药。渐渐地在中医领域中摸索出一条治疗各类胃胆病的道路。   1982年,他考入了浙江省中医学院进修,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王来法终于弄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病因,尽管在中医理论里没有这个名称,但对其症状却有描述,《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胃痛、胃胀、痞满等表现就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相似。最后,他着手整理出多年行医的第一手资料,编著成《萎缩性胃炎》一书,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其相关论文多次获全国、省医学优秀论著奖。   王来法认为,胃病发生的关键是其元气不足,由此,造成胃的活力减弱,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进而导致胃黏膜的损害,引发炎症、糜烂、溃疡、腺体萎缩,直至发生恶变。因此,治疗胃病首先要恢复胃的元气,激发胃的活力,调节胃的功能,进而根据各种胃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处方。   不为名利,视患者之苦为己苦   “咚咚咚,咚咚咚”,一个寒冷的冬夜,凌晨一两点,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早已进入梦乡的王来法惊醒。   王来法打开门一看,两个冻得浑身发抖的人站在门口,凭直觉知道他们是远道而来的病人。于是连忙将请他们进屋,一边让他们坐下慢慢说,一边吩咐妻子为他们煮点饭菜。   这对夫妇来自浙南的贫困山区,妻子患萎缩性胃炎已有多年,虽多方求治,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偶然从报上看到王来法治疗胃病的事迹,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搭乘过路车,深更半夜叩门求诊。   热汤热菜很快端上桌来,王来法先让夫妻俩吃下,然后耐心询问病症,才明白这位妇女当年是由于身体过于劳累、饮食不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落下较为严重的病根。王来法为病人开方抓药,又谆谆告诫,一定要合理休息,不可做超负荷的农活。开好方,抓好药,王来法安排夫妻俩在家里住下。第二天,连药带人把他们送上了车,分文未收。   两个月后,那对深夜叩门求诊的夫妇又一次来到王医师诊所,随身还带来了几只老母鸡和满满一袋红薯表示谢意。王医师盛情难却,暂时收下礼物,不过他在给病人复诊开医药时,又偷偷将这袋红薯和老母鸡抵了医药费,同时又给她免了部分药费。   王来法说,他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一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得了病,家里穷,大医院看不起病。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人,自己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尽量帮助他们。他说:“病人是最苦的,一个人得病后也最知世态炎凉人间疾苦。每逢治愈一个这样的病人,我就觉得由衷的快乐和满足。”   30多年来,王来法几乎没有出过远门,他的门诊常年无休,不论是深更半夜还是逢年过节,只要有电话打过来,总是第一时间为患者诊疗。   久治不愈的病人大多心情不好,郁郁寡欢。每次看到病人愁眉苦脸,王来法总会先打开话匣子,开个玩笑“身体不舒服了要看医生,要吃药。可是你是喜欢吃药呢还是吃吃点心呢?如果把你来看病吃药的钱换成点心吃不是更好?”患者一听,心结打开了。王来法经常告诫他们,不必太紧张,但必须及时采取规范治疗,争取早日把病看好。   行医著书,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病患者的队伍十分庞大。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就会导致身体气血生成不足,从而百病丛生。而饮食不节、心情不好、生活无序、劳逸不均、先天不足、环境不良、病菌感染等就会导致胃病,或者使胃病久治不愈。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胃是每个人自己的,但又有几个人了解自己的胃,懂得保护自己的胃?王来法给人看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科普知识的过程。   但“一对一”的辅导面太窄,于是,他再次想到写书,写书可以“教育一大片”。   王来法的书是来自临床一线科学报告。坐堂问诊30多年,他著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病康复之路》、《胃肠病调摄》、《无痛消炎排石汤治疗胆结石》、《标本兼治看胃病》等专著。《标本兼治看胃病》这本书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上架一个月即销售一空。   2014年8月,由浙江省公安厅新闻传媒中心主管主办的省级政法公安类专业报《平安时报》开辟专栏,邀请王来法医师等著名中医专家与警察对话健康。虽然诊疗工作繁忙,但是王来法医师放下手头所有活计,对警察群体的职业病、常见病予以重点关注和梳理,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即便是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读者,也能理解其意、掌握方法。   “与警察对话健康”专栏文章在报纸上连载后,深受民警欢迎和关注。2015年初,平安时报社与王来法商量,决定将尚未连载结束的专栏文章汇编成书。2015年底,《王来法与警察对话健康》正式出版,在浙江7万民警中间,这本书是“人手一册”,成为每位警察保护自身健康的至宝。   为出这本书,王来法花了不少工夫,但是他对书稿费分文不取。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省医学会会长戴迪教授在为该书作的序中,评价“王来法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胃病专家”、“以一个民间中医的身份关注人民警察的健康,专门问诊警察职业病,这在医学界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   悬壶济世,挽病患于危难;著书立说,意在传道解惑;关注特殊职业人群,只为倾力增其健康。王来法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亲切随和,视每一位病人为至亲好友。行医30多年,其声名远播新加坡、日本、香港、澳门、台湾及一些欧美国家和地区,不少海外患者都飞越重洋前来求医问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