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周六),微博拥有170多万粉丝的大V@sunwear发文吐槽上海银行虹梅支行,称其“是我有史以来见过服务态度意识最差的银行”,还表示要将自己存在该行的几千万以现金形式全部取走。
图源:微博
这样大手笔取钱的“霸总”行为,引发了网友热议,而“上海银行”的话题更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二。
这样的热度,不禁让人好奇: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上海银行服务差?大V当场取走500万
事情起源于16日下午的一则微博。一位认证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信息战、网络战专家”,ID名为“sunwear”,有171.05万粉丝的黄V博主,在微博上发文吐槽称,国庆前去了一趟上海银行虹梅支行,是其“有史以来见过服务态度意识最差的银行,从接电话的到保安到职员全都是一副你欠他的样子。”
@sunwear微博截图
批判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后,该博主表示,要将自己存在该行的几千万全部取成现金拿走,然后存到别家银行。
由于数额较大,@sunwear决定此次只取走500万现金,还晒出了自己的三大箱单张100元的大钞。
图源:@sunwear
之后,该博主还顺手科普了一个冷知识:清点500万并从柜台拿出来一共需要2个小时(两个人+一台点钞机)。
据博主所晒图片,最后,这500万元由一辆劳斯莱斯拉走。
图源:@sunwear
公开资料显示,此大V是中国黑客排名第一,曾经因为微博删东西而怼微博表示要收拾微博。
02
网友疑找茬?当事人回应
16日晚间,有网友质疑@sunwear“欺凌普通人”,还指出是因为该博主“因疫情期间去网点不愿意戴口罩,所以被保安阻拦。网点负责人解释了很久,没有用,并且要网点负责人下跪道歉。”
图源:微博
对于该网友的质疑,@sunwear认为是“尬黑”,并要求放出监控来证明事情的经过。
17日凌晨,@sunwear再次在微博发布长文称,“我强烈建议上海银行把9月30的监控拿出来看看保安是如何表现的”,并表示,自己“全程一共三句话:忘带了,你们这有么?哪有卖的?我乖乖的去旁边买了一个口罩回来了。保安全程一句话没有,第一个手势指着我嘴,第二个手势扭着脑袋摆手让我出去,第三个手势挥手一指外面。”
图源:@sunwear微博
17日中午,“上海银行称男子怒取500万”确有发生”登上微博热搜,据封面新闻报道,上海银行工作人员回应称,“的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也是个别现象。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已反馈专员跟进处理。”
03
800万?私行客户门槛高
据@sunwear称,自己不仅是上海银行app上的私行客户,还是好几家银行的的私人银行客户。
图源:@sunwear微博
私人银行客户,是私人银行具有富裕的资产或很高收入的私人顾客,可称之为高净资产客户,处于银行“客户金字塔”的顶端。
据蓝鲸财经报道,2020年4月7日,国内知名书商、凤凰联动董事长张小波也曾在微博上吐槽称,他去一家银行想上调借记卡每天500万的转账额度,柜员对他流露出鄙夷的态度,于是一怒之下他将在这家银行的几亿元结构性存款转走。
图源:@张小波微博
究竟怎样才能称为私人银行客户呢?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对私人银行客户的定义是“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不过,每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门槛不一。
本次事件中的上海银行,其市值在城商行中高居第二,仅次于宁波银行。据其2021年半年报披露,报告期末,白金、财富、私行客户(月日均AUM 30万元、100万元、800万元及以上)数分别为67.78万户、17.83万户、5411户,较上年末增长10.42%、17.79%、22.67%;前述客户月日均AUM分别为6995.2亿元、4335.46亿元、892.38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5.06%、18.99%、18.18%。
图源:上海银行2021年半年报
也就是说,上海银行月日均AUM 800万元及以上仅5411户。而据@sunwear所述,其在上海银行放了几千万,近一年流水接近4亿,远远超过了800万元的银行标准。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5家银行私行客户数超过10万户,从高到低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分别保有私行客户19.8万户、17.56万户、16.1万户、14.12万户、11.20万户,招行是其中唯一的股份行。
图源:中国证券报
而在资产规模方面,共有6家银行超万亿,其中招行的规模最高,达3.13万亿元,比排名第二的工行高9000多亿元,其后依次是中行、建行、农行和平安银行。
04
狠人网传是中国黑客第一名,曾扬言删新浪服务器
据网易号先行科技智慧生活2018年报道,此大V是中国黑客排名第一,曾经因为微博删东西而怼微博表示要收拾微博。
有人曾在微博爆料,@sunwear(日娃),是邪恶八进制成员,2010黑客榜排名第一,渗透入侵和漏洞方面的高手,曾是编程内核牛人。曾经入侵过世界顶级黑客组织Metasploit,剑桥大学等众多高端机构。几年前的世界最顶级两大黑客大会defcon和blackhat都对他有过报道。
而这样的顶级黑客,曾在2018年因微博被删而@微博CEO,要抽空从新浪服务器上删点东西。
有网友称,“那么这么强的技术大手都会被删博,而且还是花钱推广的博。咱们普通群众发的普通博如果触犯某些条条框框,那肯定被删没跑了?”
本文综合自蓝鲸财经、中新经纬、封面新闻、先行科技智慧生活
· END ·
延伸阅读
8旬老太住30平房子穿旧衣服 银行转账1000万惊动警察
2018年9月的一天,一位八旬老奶奶携同老伴走进武汉一家银行。
她要给一个黑龙江的账号转账300万。
银行的工作人员担心她被人骗了,立刻找来行长,还报了警。
警察对老奶奶仔细询问,才发现,这是一个暖心的误会。
原来,这位八旬老奶奶是要向木兰县捐款一千万,要分三次转出,这300万只是第一次。
这位老奶奶就是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
军中木兰
在捐款之前,没多少人知道马旭。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木兰县,父亲早年过世,只剩下妈妈和姐弟俩。
母亲靠说书讨生活,一家人食不果腹,经常得去捡别人收割后遗落的粮食颗粒或土豆。
12岁那年,抗日战争胜利了,马旭才第一次尝到吃饱的滋味。
1947年,14岁的马旭在乡亲的护送下参军。临行前,母亲将一枚铜板缝进她的衣袋。
那枚铜板,跟着她上过辽沈战役的前线,也跟着她上过抗美援朝的前线,但马旭一直没舍得花。
这枚承载着乡愁的铜板,让马旭走到哪里都记着家乡。
解放后,马旭进入军医大学学习。
1961年毕业分配时,她被分到武汉某部队当一名外科军医。
部队当时正组建空降兵部队。
她想:战士们去跳伞,军医若是没跟上,自己岂不是发挥不了作用吗?
于是,马旭申请参加跳伞训练。可那时候的马旭身材娇小,身高和体重都远远达不到空降兵的要求。
领导委婉地拒绝道:“小马,你回去多吃点饭,把身体养好了再说。跳伞可不像跳绳那么好玩!”
可马旭怎能就此放弃?她想:“他们会跳伞我也会跳伞,我才能跟着他们,给他们医疗的服务。”
她心里想做一件事,就会有办法。
马旭在自己的宿舍里挖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填上沙土,再用桌子椅子搭成跳伞练习台。
她悄悄练习跳伞的动作,每天要跳五六百次,就算白天忙了没得练习,夜里不睡觉也要补上,即使有伤痛,也要咬紧牙关坚持。
半年之后,到了空降兵考核的时候,马旭再次恳求参加测试。
经不起马旭的软磨硬泡,师长只好答应让她试一次。
她毫不犹豫地背上伞包,登上跳台,从500米高的热气球上一跃而下,落地时稳稳当当。
标准的动作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马旭终于获准加入空降兵部队,成了当时跳伞兵中唯一的“铿锵玫瑰”。
这一跳她就跳了20多年。
服役期间她创了三项中国之最,成了军中传奇:她是最早的女空降兵,是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还是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携手共进
在部队,马旭不仅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方向,还遇上了同为军医的爱人颜学庸。
他们俩不仅是相濡以沫的伴侣,还是共同学习追求进步的伙伴。
结婚后,马旭却暗暗发了愁:要是怀了孩子,就至少要停止跳伞一年多,再回来就生疏了。
为了不影响跳伞,她不想生孩子。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颜学庸的支持,颜学庸还亲自给她做了节育手术。
解决了后顾之忧,马旭就一心扑在事业上,在为部队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潜心搞科研。
1995年,马旭发明的供氧背心,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供氧的空白。
她和爱人合作发明的“充气护踝”是空降兵获得的第一项专利。
战士们戴上“充气护踝”,跳伞着陆时可以保护脚踝安全。
几十年来,马旭被誉为“科室一把刀”,还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被称为军中“居里夫人”。
为了搞科研,78岁高龄的马旭,还和老伴一起读研究生,活到老学到老。
勤俭节约
马旭和老伴离休时,军区给他们安排了电梯公寓楼,在安静的小区,房子宽敞明亮,墙壁粉刷一新。
马旭却拒绝了,并坚持住回原来郊区的平房,她说:“感谢组织上关心我,照顾我,让我搬到这里,但我还是想回去继续搞科研。”
其实,她要搬回平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以前找她看病的病友找不到他们了。
她卖掉了城里的房子,主动住回郊区的平房。
她住的平房仅仅30平米,墙壁已经多年没有粉刷,一些墙皮已经剥落。
室内的陈设非常简陋,家具用了数十年,沙发已经破得露出棉絮,家中最好的家具就是马旭搞科研用的摆满书的书架。
马旭的生活极其简朴。
两人共用一部十多年的翻盖手机。外出,他们就推上一辆老式的28寸自行车。
他们自己种菜,对吃的都是能省则省。他们和寻常老人一样,买菜时会讨价还价。
马旭还节省到几十年都没有买过衣服。
她外出的穿着,都是军装。这身军装也早已洗得发白。
她的衣服穿破了,就缝缝补补,她总是说:“补补还能穿,扔了就可惜了,买多了也是浪费。”
马旭脚上穿的最贵的鞋子,还是一双几年前花15元买的雪地靴,脚底脱了胶。她还是不补再接着穿。
对于自己,马旭说得最多的就是“可以了”“够穿了”“买多了就浪费了”。
马旭的生活为何如此节俭?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为家乡做点儿贡献。
她深知,自己的家乡木兰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家乡的人民还过着贫困的生活。
她心里想:如果没有家乡人当初送我去当兵,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于是她选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而马旭给予家乡的回报,就是她毕生的积蓄——辛辛苦苦攒下的一千万!
捐款千万
一心想为家乡出力的马旭,在参加部队活动时遇见了来自东北的小金。
马旭和这位年轻的战友成了忘年交,小金把马旭称为“老娘”,马旭把小金叫“儿子”。
马旭将想给家乡捐款的愿望,告诉了这位来自东北的战友,并委托他帮忙牵线。
马旭的心愿是为家乡办教育。她说:孩子是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在战友小金的帮助下,几经辗转,马旭的“家乡人”找到了。
来和马旭对接的是木兰县教育局的局长和工作人员。
他们耐心地和马旭交流,再三确认马旭的捐款意愿,确认这捐款一千万也得到马旭爱人颜学庸的支持。
等到明确木兰县对捐款用途的方案,马旭犹如吃了定心丸。
于是,马旭夫妇和两位“家乡人”走进了武汉的一家银行,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2019年,马旭的一千万捐款全部到账。
她一生牵挂的家乡,收到了这位军中木兰最赤诚的爱。
马旭的故事传遍了中国,成为201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她和爱人颜学庸一同登上了领奖台。
马旭说:“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很苦,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儿了,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
“我把我毕业的积蓄,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获得知识的力量。”
追梦不止
捐款一千万以后,前去拜访马旭的人络绎不绝,人们都想看看这位“千万富翁”的生活,但是大家都惊呆了。
捐款之后,已是88岁高龄的马旭仍然一身素简。
她对自己简朴的生活还很满足:“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那些旧家具用起来挺好的,稀饭小菜吃起来也挺香。”
后来,马旭和老伴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正遇上军运会,她强烈要求加入志愿者行列。
考虑到马旭年事已高,大家都劝她三思。
马旭却说:“我觉得身体还好。要是有可能,我还想在军运会上跳伞。”
“我如果能够争取到军运会当志愿者,我将感到无比高兴,无比幸运,要全心全意为军运会服务。”
这就是马旭,在捐完毕生积蓄之后,她对自己的付出还不满足,她的付出仍未停止,她对自己的初心永远牢记。
马旭热爱蓝天。她在部队就想着做贡献。战友们到哪儿,她就保障到哪儿。
离休后,她甘住简陋平房,默守清贫,积攒千万财富,只为回馈感恩。
马旭一生无儿无女,她把所有都献给了祖国。
泰戈尔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正如马旭,哪怕离乡万里,也从没忘本。
她毫无保留地付出,并且,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
就像她为家乡捐款千万之举令人咋舌,可她却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
伟大很可贵。
但这种自觉平凡的伟大,更为可贵。
这也是我们今天谈论马旭的意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