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浙商银行买入8亿元“假理财”背后:资金匮乏 风控缺失

5月16日,一则“浙商银行两分行购买8亿元假理财未发觉,银监会进驻总行检查时发现猫腻”的新闻,再次将浙商银行(2016.HK)推向浪尖风口。此外,也暴露了浙商银行脆弱的风控。 来源 | 清流工作室(ID:wangyiqingliu) 作者 | 吕笑颜 石丹 此前,由于风控缺位,浙商银行已连续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中城建和盾安控股等多个大雷,市场人士甚至冠以“雷王”称号。 事实上,这几年,这家发展迅速的股份制银行一直活在“聚光灯”下,除了连续踩雷之外,还包括宝万之争中惹争议、高管人事变动、同业业务收缩、亟待“补血”等。尤其是,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临近监管红线这一项,使得浙商银行“迫切”想回归A股。 如何保证资产的安全、平衡高速增长与风控之间微妙的关系。 针对“假理财”事件、资本运作的操刀者张长弓的去向、发展方向等问题,《商学院》记者向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并未得到明确的回复。 01 风控缺位,“事故”不断 据裁判文书网近日披露的裁判书显示,浙商银行两家分行于2015年6月、7月间,在建设银行重庆分行某支行购买的两只理财产品,总金额达8亿元,然而两只产品却为建行涉事支行行长虚构,两家分行均未曾发现,直到2016年银监会检查浙商银行总行时发现两只产品连编号都没有。 没有编号的假理财能卖给同业,暴露了银行业务管理、内控的漏洞。 回顾浙商银行历史,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共计51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798.23万元。 浙商银行表示,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并在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并且纠正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尽可能降低不利影响。 但事实却有些“打脸”。2018年浙商银行再次被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显示浙商银行或许并未积极面对自身的不足之处。 2018年初,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就因为“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表外业务等”被处以罚款70万元。 2018年5月,浙商银行湖北分行因“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远期信用证,导致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环节套取银行信用”,被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开出5张罚单,罚款50万元。 2018年9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发放项目前期建设及拆迁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万元。 2018年11月,浙商银行潍坊分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罚款20万元。同月,浙商银行湖州分行又因为“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被罚款80万元。 其中,据乐银罚字(2018)2号文件,2018年9月27日,浙商银行乐山分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处以单位罚款20万元,相关人员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2014年9月23日,浙商银行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业务,贷后资金监控不力导致贷款被挪用,未按规定核算规避资本和拨备计提,被浙江银监局罚款85万元。 时隔三年之后,浙商银行再次因为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受到处罚。 2017年12月29日,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贷款资金回流转存并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提供质押担保、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被银监会浙江监管局罚款70万元。 更甚的是,在接连2018年踩雷一年后,真正的重拳向浙商银行砸来。2018年12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出10张罚单,浙商银行位列被处罚最高金额5500万元。 处罚信息罗列了浙商银行的“七大罪”:投资同业理财产品未尽职审查、客户缴交土地出让金提供理财资金融资、投资非保本理财产品违规接受回购承诺、理财产品销售文本使用误导性语言、个人理财资金违规投资、理财产品相互交易,业务风险隔离不到位、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供保本承诺。 其中,浙商银行理财资金存在用于违规缴纳土地款的情况,而理财资金投资房地产领域属于违反宏观调控政策。 此外,浙商银行前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淑卿受贿一事也充分暴露了浙商银行存在的内控风险。 据披露,张淑卿为浙商银行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时,利用职务之便,在代表浙商银行联系、办理存款业务和负责董事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过程中,以假借营销费用名义、利用虚假发票虚列开支等手段,骗取、侵吞公共财物共计1479万余元。 不仅如此,浙商银行过去还相继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中城建、盾安控股等几颗大雷。 其中,浙商银行曾屡次投资贾跃亭的公司。2018年8月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浙商银行此前借款给乐视系的厦门章鱼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公司运营直播平台章鱼TV。但由于难以收回借款,浙商银行申请冻结乐视体育、贾跃亭、乐视控股、厦门章鱼互动公司共2.06亿元资产,获得法院批准。 但当时有银行业人士评论说,浙商银行相比同行已“姗姗来迟”:除章鱼互动外,其余三个被冻结方名下已无资产可供执行。目前乐视已经资不抵债,被暂停上市。 事实上,市场对于浙商银行的疑虑就在于踩雷乐视之前,浙商银行内部曾有过警觉。浙商银行内部人士曾称,乐视网项目曾被浙商银行多个分行否决过,在总行审议时也争议巨大。 乐视网的信用危机爆发于2016年年中,而早在2015年6月,贾跃亭就已开始逐步减持乐视的股票,浙商银行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推进乐视的股票质押项目。 据报道,在2015年7月、9月、10月、12月及2016年4月,浙商银行共做了5笔乐视网股票质押项目,分别为10亿元、5.5亿元、10亿元、8亿元、5亿元,再加上乐视网高管刘弘的一笔3亿元贷款,浙商银行一共给乐视网贷款41.5亿元。其中,4笔正常结清,但有一笔仍有余额79989万元,已列入次级类,并计提相应拨备。 风控的缺失在财报上自然有所表现。 从核心指标看,浙商银行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发展速度较快的银行之一。然而,浙商银行在风控上的短板,却将部分资产置于风险之中。 据浙商银行披露的2019年一季报数据,截至3月31日,公司实现营收116.2亿元,同比增长38.92%;实现净利44.6亿元,同比增长27.4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7012万元,净资产为1059亿元。 而从2018年年报来看,浙商银行多项指标表现良好。其中,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90.22亿元,实现净利115.60亿元。从2014至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看,营收和净利两项关键指标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38%和22.73%。 不过,若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浙商银行却出现反弹迹象。财报显示,2018年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为104.1亿元,较2017年增加2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0%,较2017年的1.15%上升0.05个百分点。 0 2 资金匮乏

浙商银行买入8亿元“假理财”背后:资金匮乏 风控缺失

浙商银行,其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浙江商业银行,2004年改制为浙商银行,由浙江交投、万向控股等15家法人股东发起成立,并迁址杭州。浙商银行是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第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事实上,除浙江交投和浙江国际信托外,浙商银行的发起股东都是浙江背景的民营企业,其中旅行者汽车集团更有安邦系的背景。这家民营系银行,曾经还与宝能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资产规模上来看,2014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仅6700亿元,但2015年末即突破1万亿元,2017年末达到1.54万亿元,发展速度让同行感叹不已。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集团总资产达1.65万亿元。那么这万亿资产是怎么炼成的呢? 回头来看,本次“假理财”事件中浙商银行两家分行在建设银行重庆分行某支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间为2015年6月、7月间,而此时正是浙商银行借助同业业务狂奔的时代。 事实上,浙商银行成立之初的定位是服务优质中小企业,画风突变则始于前任行长刘晓春。2014年8月,农行系统陆续推荐3位行长给浙江省,前两位相继拒绝,但刘晓春慷慨赴任。到任伊始,他就提出“全资产经营”战略,希望将浙商银行从服务中小企业的原本定位,以同业扩张、投贷联动的手段,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 在新战略下,浙商银行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尤为激进,在业内有“同业之王”称号。“我们可能步子跨的大了点”,刘晓春曾在2015年末银监会召开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如是说。 众所周知,同业业务本质上也是对公业务的一种,对于网点少的中小型银行来说,同业业务可以让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扩大规模。 除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浙商银行走得很远。据财新报道,浙商银行的投资运作大量在表外,主要操刀者为即为时任浙商银行副行长的张长弓。浙商银行还建立浙银资本,绕开《商业银行法》的“银行资金不能入市”等规定,方便做投行业务。其第一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即是浙张长弓。由于这部分表外业务的存在,浙商系真正的资产规模、风险均远高于披露范围,前述列出的浙商银行被处罚远不能遍述风险所在。 据财新报道,借道浙银资本投资的合伙基金公司,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投到一二级股权市场,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成为“宝能系”买入万科A股的最大金主。而这些资金又成为“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前海人寿等机构彼此循环、放大杠杆投资二级市场的资金来源,涉嫌金融机构的虚增资本问题。 而在2018年4月,万科独董、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连发数篇文章“怒怼”宝能,指责其控股南玻、举牌万科和格力等行为是动用巨额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损害实体经济。对其中的银行资金,刘姝威着重点名了浙商银行,认为这是一笔“违规出资”。 据了解,在“宝能系”事件曝光后,监管层要求浙银资本切割浙商银行的关系。不过,据财新报道,浙银资本经过沈国军持有的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避避风头”之后,又被浙商银行拿了回去,并做成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浙商产融(可类比“中民投”)。随着此前中天金融准备接盘“明天系”旗下资产华夏人寿事件,资金提供方浙商产融也浮出水面。据财新援引熟悉情况的人士称,浙商产融的资金最大可能还是来自浙商银行。 在狂飙突进下,经营性现金流“开倒车”,资本充足率等抗风险指标低于同行业,浙商银行这份冲击A股的答卷,难以令人满意。 据2018年年报显示,2015-2018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251.30亿元、336.53亿元、342.64亿元、390.22亿元,2016、2017、2018年同比增长分别为33.91%、1.81%、13.88%。其中,营业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利息净收入出现负增长。 资料来源:浙商银行2018年年报 2015-2018年,浙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05.86亿元、252.29亿元、243.91亿元、263.85亿元。2016-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22.55%、-3.32%、8.17%。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不仅核心存贷业务出现负增长,浙商银行经营性现金流也“开倒车”。 2015-2018年,浙商银行的经营性现金流逐渐减少。其中,2017年、2018年均出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的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 经营性现金流开倒车的主要原因,为2017年客户存款净增加额同比大幅下降。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2017年,客户存款净增加额分别为1,527.46亿元、2,202.17亿元、1,243.76亿元。2016-2017分别同比增长44.17%、-43.52%。 此外,浙商银行的抗风险指标也低于行业平均值。 2015-2018年,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04%、11.79%、12.21%、13.38%。 根据安永出具的《中国上市银行2017年回顾及未来展望》、《中国上市银行2018年回顾及未来展望》银行业研究报告,2016-2018年上市银行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值分别为11.8%、12.5%、12.98%;全部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值分别为12.66%、13.05%、13.65%。 2015-2018年,浙商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5%、9.28%、9.96%、9.83%。 而同期,上市银行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值分别为9.47%、9.62%、10.03%、10.18%;全部上市银行此项数据均值分别为10.58%、10.40%、10.47%、10.74%。 2015-2018年,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5%、9.28%、8.29%、8.38%,2017年出现大幅下滑。 同期上市银行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值分别为9.18%、8.94%、9.13%、9.36%;全部上市银行此项数据均值分别为10.39%、10.09%、9.81%、10.04%。 实际上,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年底,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尽管浙商银行该指标已满足监管标准,但是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连续两年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从上述数据显示,浙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近年来大多低于上市银行平均值。 目前,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临近监管红线,急需“补血”。 据了解,浙商银行在香港上市。为了补充资本金,2018年3月浙商银行发布公告,拟配售7.59亿股新H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总额预计约为36.15亿港元,拟将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发行人发行其他证券品种导致审核程序冲突时,应就A股首次公开发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 因此,在2017年11月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后,浙商银行在2018年1月主动向证监会报送了关于中止A股发行审查的申请,暂缓了其A股上市的脚步,并于4月完成增发7.59亿股新H股后,再度向证监会报送了关于恢复A股发行审查的申请。此次IPO募集不超过44.9亿元,并称会将所有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但由于内地IPO放缓,这一想法也未能如愿。 此外,也许是想要弥补业绩上的斑驳,近年来,浙商银行还尝试开拓新业务,此前不仅想要蹭区块链的热点,还屡屡涉及P2P业务,但也因此触雷,比如国诚金融。业内人士曾称此举似乎游走在互联网金融的灰色地带。 事实上,随着2017年银监会开始加强监管,强力要求压缩表外、同业、理财业务后,浙商银行就将面临着一场巨变。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其信贷资产占比终于从30%+回升到44%。同时,正值H股回A股上市排队之际,狂飙突进的指挥官刘晓春已于2018年4月离职,据财报显示,12月张长弓也正式辞去副行长职务。 然而,此前浙商银行在全速同业扩张时由于疏于审查的恶果仍遗祸至今,而一次次踩雷、被处罚也将这段历史显露无疑。 实际上,前几年,同业业务中的非标资产反应在银行财报上的科目主要是同业存款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在银行财报上逐渐减少,随之增多的是应收款项类投资。 据浙商银行财报显示,应收款项类投资包含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理财产品和债券,其中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占比最大。事实上,在浙商银行资产规模急速扩张的那些年,应收款项类投资金额也是增势最迅猛的。不过,随着监管层加大对非标资产的监管,2017年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终于下降至3432.23亿元,同比骤减36%。而2018年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显示为不应用,据北京某资深审计人士表示“这是银保监会要求的”,如果按照原来的会计科目划分的话,审计人士称“浙商银行这个项目肯定会有,但是数量会压缩”。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资料来源:2018年年报(单位:千元) 尽管2018年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显示为不应用,不过可以将原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项下的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来估计,该值为2113.30亿元。 随着同业业务和非标资产收缩,浙商银行要维持资产规模,就意味着要增加面对企业和个人的业务,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加经营成本。 不过,浙商银行在个人业务上一直处于短板。尽管近年来,浙商银行也在发展个人业务。但不可否认的是,浙商银行的个人业务依旧比较薄弱。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A股和港股41家上市银行中,2017年浙商银行6.47%的个人存款占比是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个人存款占比小于10%的上市银行,2018年终于突破10%,达到10.02%。此外,浙商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也不高,2017年浙商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仅为19.90%,2018年占比为23.26%。 浙商银行如何提升风控能力,未来发展方向,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责任编辑:

有话要说...